乍的说文解字解释
乍
zhà亡部 部 5画 U+4E4D
大徐本
小徐本
段注本
卷别卷十二下反切鉏駕切古音第五部頁碼第2534頁,第3字許惟賢第1101頁,第8字
止亡䛐也。
段注各本作止也一曰亡也六字。今正。乍無亡義。淺人離析所改耳。補䛐字者,如母下云止䛐也。亦本有䛐而後人刪之。乍與母同意。母者,有人姦女而一止之。其言曰母。𠆦者,有人逃亡而一止之。其言曰乍。皆咄咄逼人之語也。亡與止亡者皆必在倉猝。故引申爲倉猝之稱。《廣雅》曰:暫也。《孟子》。今人乍見孺子將入於井。《左傳》。桓子乍謂林楚。文意正同。而《左傳》俗本改乍爲咋。
从亡一。
段注會意。鉏駕切。古音在五部。
一,
段注逗。
有所礙也。
段注礙者,止也。說从一之意。母字从一,亦是有所礙之之意。
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
《說文》有迮,訓迫。
乍與迮皆有倉卒意(迮訓迫)。
乍、迮【酌】皆有倉卒意。
白话解释
乍,制止。一种说法认为,“乍”是“亡”的意思。字形由“亡、一”构成。
字形解说
甲骨文作,由「
」(《文字析義》,P.1082)、「入」組合而成。「
」乃枱(耜)的古文,會合二字,表示插枱入土,從事耕種之義。假借為突然,乃加人旁,是作的初文。金文二例,第二例上承甲文,第一例上體「入」字變作「卜」。戰國文字二例,前者承之金文第一例,後者上體下貫其下橫筆。篆文上體「入」字可辨,下體末筆下彎。楷書失其原形而定體。在六書中屬於異文會意。
篆体字形

藤花榭本正篆

段注正篆
字形演变

甲1013(甲)

乙2392(甲)

佚100(甲)

小子作母己卣(金)商代晚期

矩尊(金)西周早期

伯要簋(金)西周早期

量侯簋(金)西周早期

虎台君鼎(金)春秋晚期

吳王夫差鑑(金)春秋晚期

郙王劍(金)春秋

欒書缶(金)春秋

楚王酓章鎛(金)戰國早期

中山侯鉞(金)戰國晚期

燕王職劍(金)戰國晚期

帛乙2.7(楚)

包2.207(楚)

說文‧亡部

袁氏鏡(隸)東漢至魏晉

楷書
附检字
止也,一曰亡也。从亡从一。徐鍇曰:“出亡得一則止,暫止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