札的说文解字解释
札
zhá木部 部 5画 U+672D
大徐本
小徐本
段注本
卷别卷六上反切側八切古音第十二部頁碼第1059頁,第2字許惟賢第466頁,第7字
牒也。
段注《片部》曰:牒,札也。二字互訓。長大者曰槧。薄小者曰札,曰牒。《釋名》曰:札,櫛也。編之如櫛齒相比也。《司馬相如傳》曰:上令尚書給筆札。師古曰:札,木𥳑之薄小者也。
從木。乙聲。
段注側八切。古音在十二部。
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
牒也。引申為奏札、札子、信札。
字形解说
此字始見於戰國文字。戰國文字從木、乙聲。「木」本為樹,引申為木片、木板;「乙」為肋骨,形體細長,於此比擬表示細長的意思。「木」、「乙」相合乃指細長的木板。篆文、隸書與楷書,構形皆與戰國文字無異。在六書中屬於形聲兼會意。
篆体字形

藤花榭本正篆

段注正篆
字形演变

說文‧木部

睡虎地簡25.41(隸)秦

居延簡甲18(隸)西漢

華山廟碑(隸)東漢

楷書
附检字
牒也。从木乙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