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说文解字 › 𥥍的说文解字解释

𥥍的说文解字解释

穴部 部 10画 U+2594D

shēn,shèn

穴部

10画

U+2594D

𥥍

式針切

大徐本

卷别卷七下反切式鍼切頁碼243頁,第9

𥥍

𥥍深也。一曰竈突。从穴从火,从求省。

附注段玉裁注:「此以今字釋古字也。𥥍、㴱古今字,篆作𥥍、㴱,隸變作穼、深。」

小徐本

卷别卷十四反切所禁反頁碼621頁,第5行,第1

𥥍深也。一曰竈突。從穴、火,求省聲。讀若《禮》「三年導服之導」。

鍇注臣鍇曰:「深字從此,古無禫字,借導字爲之,故曰三年導服。

段注本

卷别卷七下反切式針切古音第七部頁碼1374頁,第1許惟賢601頁,第6

𥥍深也。

段注此以今字釋古字也。𥥍㴱古今字。篆作𥥍㴱。隸變作罙深。《水部》㴱下但云水名。不言淺之反。是知古深淺字作罙。深行而罙廢矣。有穴而後有淺深。故字从穴。《毛詩》。罙入其阻。傳曰:罙,深也。此罙字見六經者。毛公以今字釋古字。而許襲之。此罙之音義原流也。《鄭箋》易罙爲䍘。訓爲冒也。葢以字形相似易之。罙在侵韵。䍘在脂韵。鄭注經有易字之例。他經云某讀爲某。箋詩不尒。讀經者誤謂毛,鄭同字。作音義者當各字各音分別載之云:毛作罙。式針反。深也。鄭作䍘。面規反。冒也。《說文》罙作𥥍。䍘作𦊮。乃爲明析。而陸《釋文》則曰:罙,面規反。毛深也。鄭冒也。《說文》作𦊮。从网米。云冒也。此條之𡚁有七。以罙切面規。絕非毛音。一也。以《鄭箋》作罙。非鄭所易字。二也。以《說文》之罙作𥥍。而不知《說文》罙作𥥍𦊮別一字。或體作𥹄。與𥥍無交涉。三也。𥥍字不見他經。惟見《商頌》。而陸亡其音。遂亡其義。四也。許用《商頌・毛傳》造《說文》。而失許之原本。致許書𥥍下義晦。𦊮下遂有妄人𣸸詩曰䍘入其阻六字。《鄭箋》所改之字。許時代在前。安能用其說。五也。𥥍隸作罙。猶㴱隸作深。而各字書韵書因陸罙切面規。𥥍下不敢載罙。張參《五經文字》曰:𥥪罙,音彌,上《說文》,下《釋文》。相承𣜩省。見詩。《集韵》、《類篇》皆曰:罙,䍘,𥹄三形同字。此皆陸爲作甬。六也。唐石經作罙。尙不誤。自宋及今日。《毛詩》刻本竟作冞。不罙不䍘。爲從古所無之字。陸實召之。七也。許《水部》不載深淺一義。故全書深淺字用𥥍。今發其例於此。

一曰𫁘突。

段注《廣雅》。竈󿹺謂之堗。《呂氏春秋》云:竈突決則火上焚棟。葢𫁘上突起以出烟火。今人謂之煙囱。卽《廣雅》之𫁘䆫。今人高之出屋上。畏其焚棟也。以其顚言謂之突。以其中深曲通火言謂之𥥍。《廣雅》突下謂之𥥍。今本正奪𥥍字耳。《漢書》云:曲突徙薪。則有曲之令火不直上者矣。趙宧光欲盡改故書之𫁘突爲𫁘𥥍。眞瞽說也。

从穴火,求省。

段注穴中求火。𥥍之意也。此會意字。式針切。七部。

讀若禮三年導服之導。

段注導服卽禫服也。說詳《木部》棪下。按𥥍卽㴱淺字。不當有異音。葢𫁘𥥍可讀如禫。與突爲雙聲。

篆体字形

  • 字形演变

  • 附检字

    深也。一曰竈突。从穴从火,从求省。

    CopyRight ©2025 在线字典网[www.zidianzx.com]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说明:本网站所收集内容来自网友编辑整理而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冒犯,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