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说文解字 › 陷的说文解字解释

陷的说文解字解释

阜部 部 10画 U+9677

xiàn

阜部

10画

U+9677

戸𤟟切

𨺂

大徐本

卷别卷十四下反切𤟟頁碼480頁,第6

異體𨺂

陷高下也。一曰陊也。从𨸏从臽,臽亦聲。

小徐本

卷别卷二十八反切寒蘸反頁碼1119頁,第7行,第2

陷高下也。從𨸏臽聲。一曰陊。

段注本

卷别卷十四下反切𤟟古音第八部頁碼2927頁,第3許惟賢1272頁,第12

陷高下也。

段注高下者,高與下有懸絕之勢也。高下之形曰陷。故自高入於下亦曰陷。義之引申也。易曰:坎,陷也。謂陽陷陰中也。凡深𣳚其中曰陷。

𨸏。臽聲。

段注大徐作从𨸏,从臽,臽亦聲。𤟟。八部。

一曰陊也。

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

自高而下也。段說非。

白话解释

陷,从高处坠入阱坑。一种说法认为,“陷”是“堕”。字形采用“阜、臽”会义,“臽”也是声旁。

字形解说

新出《殷墟花園莊東地甲骨》165版有一見臽字,或為陷阱的初文,從人在阱中。西周厲王時的〈㝬鐘〉(又名〈宗周鐘〉)有字,由文例「虐我土」一句,字宜通作臽,已用為陷。但目前楷書所見陷字形最早則見於戰國秦簡文字。字從阜、臽聲,在六書中屬於形聲。篆文中有臽、陷二字。《說文・臼部》:「臽,小阱也,从人在臼上。」段注:「古者掘地為臼,故从人臼,會意。臼,猶坑也。」《說文・阜部》:「陷,高下也,从阜、臽聲。一曰,陊也。」段注:「高下者,高與下有懸絕之勢也。高下之形曰陷,故自高入於下亦曰陷,義之引申也。凡深沒其中曰陷。大徐本作『从阜从臽,臽亦聲』。」二字用法在秦後混同而為一陷字。隸楷字形均承篆文而來。在六書中屬於形聲。

CopyRight ©2025 在线字典网[www.zidianzx.com]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说明:本网站所收集内容来自网友编辑整理而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冒犯,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