錦的说文解字解释
錦
jǐn帛部 部 16画 U+9326
大徐本
小徐本
段注本
卷别卷七下反切居飮切古音第七部頁碼第1451頁,第3字許惟賢第635頁,第3字
襄邑織文也。
段注《漢・地理志》、《郡國志》陳畱郡屬縣有襄邑。今河南歸德府睢州治卽故縣地。《地理志》云:縣有服官。李善引陳畱記云:襄邑渙水出其南。睢《水經》其北。傳云:睢渙之閒出文章。故其黼黻絺繡。日月華蟲。以奉宗廟御服焉。司馬彪《輿服志》云:襄邑歲獻織成虎文。按許以漢法釋古。謂若今之襄邑織文卽《經典》之錦文也。《毛傳》。貝(逗),錦文也。《禹貢》。厥匪織貝。鄭注云:貝,錦名也。凡爲織者。先染其絲。乃織之。則成文矣。《禮記》云:士不衣織。
从帛。金聲。
段注居飮切。七部。
白话解释
锦,添色绣图(“襄邑織文”疑为“襄色織文”之误)。字形采用“帛”作边旁,“金”作声旁。
字形解说
此字始見於戰國文字。自戰國文字至楷書字形皆為從帛、金聲。「帛」為布帛,即絲織品的總稱,作為形符,表示義與布帛有關;「金」為金粒,引申為光彩燦爛,於此作為示義的聲符,表示音讀。在六書中屬形聲兼會意。大陸通行規範字作「锦」。
篆体字形

藤花榭本正篆

段注正篆
字形演变

曾60(楚)

新甲3.137(楚)

說文‧帛部

睡虎地簡40.162(隸)秦

老子甲後432(隸)西漢

一號墓竹簡276(隸)西漢

熹.儀禮.聘禮(隸)東漢

楷書
附检字
襄邑織文。从帛金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