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说文解字 › 賜的说文解字解释

賜的说文解字解释

貝部 部 15画 U+8CDC

貝部

15画

U+8CDC

斯義切

大徐本

卷别卷六下反切斯義切頁碼204頁,第26

賜予也。从貝易聲。

附注徐鍇繫傳:「賜之言易也,有故而與之也。」吳大澂古籀補:「古賜字从目不从貝。」

小徐本

卷别卷十二反切絲義反頁碼523頁,第4行,第1

賜予也。從貝易聲。

鍇注臣鍇曰:「從難易之易,賜之言易也,有故而與之也。《禮記》曰:『慶賜遂行,無有不當。』」

段注本

卷别卷六下反切斯義切古音第十六部頁碼1120頁,第6許惟賢494頁,第9

賜予也。

段注《釋詁》。賚貢錫畀予況賜也。七字轉注。凡經傳云錫者,賜之假借也。《公羊傳》曰:錫者何。賜也。賜者,與之通稱。《禹貢》。納錫大龜。乃下與上之詞。又《玉藻》言賜君子,與小人者,別言之。統言則不別也。《方言》曰:賜,盡也。此借賜爲澌。澌,盡也。盡之字俗作儩。

从貝。易聲。

段注斯義切。十六部。

白话解释

赐,给予。字形采用“贝”作边旁,“易”作声旁。

字形解说

甲骨金文一般用「易」借為賜字。易本從匜皿盛水,宜為益字本義,示水多,由西周〈德鼎〉、〈叔德簋〉的不省字形可證。一般易字從匜皿省形。金文有增貝作賜,或有訛貝為目,如〈虢季子白盤〉。至戰國的中山器有調整作上下式的寫法。戰國竹簡無論楚簡或秦簡均固定從貝,而作左右式的結構。篆文以後字形均承此固定不變。《說文》:「賜,予也。从貝、易聲。」段注:「〈釋詁〉:『賚、貢、錫、畀、予、況,賜也。』七字轉注。凡經傳云錫者,賜之假借也。」在六書中屬於形聲。

篆体字形

  • 字形演变

  • 附检字

    予也。从貝易聲。

    CopyRight ©2025 在线字典网[www.zidianzx.com]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说明:本网站所收集内容来自网友编辑整理而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冒犯,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