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徐本
小徐本
段注本
卷别卷八下反切古甸切古音第十四部頁碼第1627頁,第1字許惟賢第713頁,第2字
視也。
段注析言之有視而不見者,聽而不聞者。渾言之則視與見,聞與聽一也。《耳部》曰:聽,聆也。聞,知聲也。此析言之。
从目儿。
段注用目之人也。會意。古甸切。十四部。
凡見之屬皆从見。
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
意。
白话解释
见,视,看。字形采用“儿、目”会义。所有与见相关的字,都采用“见”作边旁。
字形解说
甲骨文之、
,由「目」和「人」構成,會以視義。金文三例,承甲文而來,只是第三例之「人」以反向呈現,而人在甲文中本可正、反書寫,不影響其音、義。戰國文字二例,也是上從目、下從人,和甲、金文之形一致。篆文
最合甲文第二例。字經隸書,所從之人變作「儿」,而儿、人本為一字,音、義全同,則其上承篆文之形應無疑義。楷書沿之,無所改易。以上諸形,都由目、儿二字構成,又和目、儿二字沒聲音關係,所以在六書中屬於異文會意。
篆体字形

藤花榭本正篆

段注正篆
字形演变

甲2124(甲)

前1.27.1(甲)

見尊(金)西周早期

史墻盤(金)西周中期

中山王昔壺(金)戰國晚期

信2.013(楚)

說文‧見部

睡虎地簡23.12(隸)秦

老子乙228下(隸)西漢

熹.易.睽(隸)東漢

楷書
附检字
視也。从儿从目。凡見之屬皆从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