衍的说文解字解释
衍
yǎn水部 部 9画 U+884D
大徐本
卷别卷十一上反切以淺切頁碼第365頁,第28字續丁孫
衍
水朝宗于海也。从水从行。
附注王筠句讀:「案:字形,水在行中與『洐』水在行外異,當是即形為義,乃《孟子》『水由地中行』之說。上文『洪』、『洚』二字,是氾濫之時,『衍』字則禹治水之後,其流順軌朝宗於海。」
小徐本
卷别卷二十一反切余羨反頁碼第896頁,第1行,第1字述
水朝宗於海皃也。從水、行。
段注本
卷别卷十一上反切以淺切古音第十四部頁碼第2181頁,第5字許惟賢第949頁,第5字
水朝宗于海皃也。
段注鉉無皃字。非。海𣶃之來。旁推曲暢。兩厓渚涘之閒不辨牛馬。故曰衍。引伸爲凡有餘之義。假羨字爲之。
从水行。
段注衍字水在旁。衍字水在中。在中者,盛也。會意。以淺切。十四部。
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
《小爾雅》「廣平曰衍」,乃㕣之借,山間陷泥地也。
流則多,故引早為衍餘,借用羡字。
白话解释
衍,河水朝圣般奔向大海。字形采用“水、行”会义。
字形解说
甲骨文字形從行、從川。「行」為道路,引申為一切通道;「川」為暢通無阻的水流。二者相合正表示水流河道,暢通無阻的樣子。金文字形則改川為水,水與川義近可通。戰國文字從、從水。「
」為隧道,引申可為通道。字形正像水從隧道中通過,也表示暢通無阻的樣子。篆文、隸書及楷書字形則和金文同形,從行、從水。在六書中屬於異文會意。
篆体字形

藤花榭本正篆

段注正篆
字形演变

佚644(甲)

前4.13.1(甲)

續1.22.4(甲)

燕432(甲)

甲641(甲)

竹父戊方彝(金)商代晚期

永父辛爵(金)商代晚期或西周早期

仲爯簋(金)西周早期

大保簋(金)西周早期

包2.10(楚)

說文‧水部

孫臏212(隸)西漢

流沙簡.簡牘3.19(隸)西漢

熹.易.漸(隸)東漢

曹全碑陰(隸)東漢

楷書
附检字
水朝宗于海也。从水从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