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的说文解字解释
臺
tái至部 部 14画 U+81FA
大徐本
卷别卷十二上反切徒哀切頁碼第394頁,第8字續丁孫
臺
異體𡔼
觀,四方而高者。从至从𡳿,从高省。與室屋同意。
附注徐鍇繫傳作「从至,高省,與室屋同意,之聲。」段玉裁注:「云『與室屋同意』者,室屋篆下皆云『从至者,所止也』,是其意也。」
附注《說文新證》:「楚系文字从室、之聲。」
小徐本
段注本
卷别卷十二上反切徒哀切古音第一部頁碼第2338頁,第1字許惟賢第1017頁,第1字
觀四方而高者也。
段注《釋名》曰:觀,觀也。於上觀望也。觀不必四方。其四方獨出而高者,則謂之臺。《大雅》。經始《靈臺》。《釋宮》、《毛傳》曰:四方而高曰臺。傳意高而不四方者則謂之觀,謂之闕也。《釋名》。臺,持也。築土堅高能自勝持也。古臺讀同持。心曰《靈臺》。謂能持物。《淮南子》。其所居神者,臺𥳑以游大淸。注。臺,持也。又臺無所鑒,謂之狂生。注。臺,持也。此皆作臺自可通。或作古文握。古文握與臺形相似。
从至。从高省。與室屋同意。
段注按臺不必有屋。李巡注《爾雅》曰:臺上有屋謂之謝。然則無屋者謂之臺。築高而已。云與室屋同意者,室屋篆下皆云从至者所止也。是其意也。
㞢聲。
段注徒哀切。一部。
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
《釋名》:「臺,持也」。今作擡。與臺,皀隸。輿,舁也。臺,持也。
古持音同臺,故臺訓持。今兩人相持猶作臺音。
臺舉=持舉,俗作擡,非。「輿臺,皀隸」者=舁持。舊說臺,謂在臺下供奔走者故名臺,非也。《釋名》:「臺,持也。」
臺舉字係持之假。與臺即轎夫之類。輿,舁也;臺,持也。
字形解说
此字始見於戰國文字。戰國文字字形從室、止聲。從室,指與房舍有關;止聲,表示音讀。篆文從室從高省、之聲。從高省,表示高臺建築;之聲,表示音讀。從室從高省、之聲,指用於觀察、眺望,頂部平坦而高於四方的建築物。隸書、楷書皆承篆文而來。在六書中屬於形聲。
篆体字形

藤花榭本正篆

段注正篆
字形演变

花502(甲)

郭.老甲.26(楚)

上(2).子.11(楚)

說文‧至部

老子甲57(隸)西漢

武威簡.王杖十簡一(隸)西漢

昭臺宮扁(隸)西漢

禮器碑(隸)東漢

蘭臺令史殘碑(隸)東漢

熹.公羊.宣六年(隸)東漢

楷書
附检字
觀,四方而高者。从至从之,从高省。與室屋同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