態的说文解字解释
態
tài心部 部 14画 U+614B
大徐本
卷别卷十下反切他代切頁碼第353頁,第31字續丁孫
態
意也。从心从能。
鉉注徐鍇曰:「心能其事,然後有態度也。」
㑷
或从人。
附注鈕樹玉校錄:「當是从心,能聲。後人疑聲不近,改為會意。」段玉裁改作「意態也」,並注:「各本作『意』也,少一字,今補。」
小徐本
段注本
卷别卷十下古音第一部頁碼第2036頁,第3字許惟賢第890頁,第2字
意態也。
段注各本作意也。少一字。今補。意態者,有是意因有是狀。故曰意態。猶䛐者意内而言外。有是意因有是言也。意者,識也。
从心能。
段注會意。心所能必見於外也。能亦聲。一部。
或从人。
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
古多以能為意態字,「病能」是也。
古多以能字借之,如「病能」即病態。
古人往往以能假作意態字,如「病能」即病態是。
白话解释
态,意向。字形采用“心、能”会义。,这是“态”的异体字,字形采用“人”作边旁。
字形解说
此字始見於篆文。形構從心能作態,《說文》或體從人能作㑷,隸書、楷書以降僅作態。從心能,以示心目中能行其事,然後表現出的意態。在六書中屬於異文會意。規範字作「态」。
篆体字形

藤花榭本正篆

藤花榭本重文

段注正篆

段注重文
字形演变

說文‧心部

說文或體

武梁祠畫象題字(隸)東漢

楷書
附检字
意也。从心从能。徐鍇曰:“心能其事,然後有態度也。”(㑷)或从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