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徐本
卷别卷十三上反切附袁切頁碼第437頁,第26字續丁孫
䋣
異體緐、繁
馬髦飾也。从糸每聲。《春秋傳》曰:「可以稱旌緐乎?」
𦅳
異體𦃍
䋣或从𢍍。𢍍,籒文弁。
附注郭沫若《兩周金文辭大系圖錄攷釋》:「䋣,當即馬飾䋣纓之䋣。」按:今作繁。
小徐本
段注本
卷别卷十三上反切附袁切古音第十四部頁碼第2630頁,第2字許惟賢第1144頁,第7字
馬髦飾也。
段注馬髦,謂馬鬛也。飾亦妝飾之飾。葢集絲絛下垂爲飾曰緐。引申爲緐多。又俗改其字作繁。俗形行而本形廢。引申之義行而本義廢矣。至若鄭注《周禮》、《禮記》之繁纓。繁讀爲鞶帶之鞶。謂今馬大帶也。此易字之例。其說與許說絕殊。
从糸每。
段注各本下有聲字。非也。今刪。每者,艸盛上出。故从系每會意。猶之𦇨字亦以每縣會意也。附袁切。十四部。
《春秋傳》曰:可㠯稱旌緐乎。
段注哀卄三年《左傳》文。
䋣或从𢍍。
段注以弁形聲。
𢍍,籒文弁。
段注見兒部。
字形演变

班簋(金)西周早期

師虎簋(金)西周中期

吳王御士叔䋣簠(金)西周晚期

庚兒鼎(金)春秋中期

鄂君啟車節(金)戰國中期

包2.90(楚)

郭.緇.18(楚)

說文‧糸部

說文或體

漢印徵西漢

夏承碑(隸)東漢

魯峻碑陰(隸)東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