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徐本
小徐本
卷别卷二十五反切盧各切頁碼第1038頁,第4行,第2字述
絮也。一曰麻未漚也。從糸各聲。
段注本
卷别卷十三上反切盧各切古音第五部頁碼第2635頁,第1字許惟賢第1146頁,第9字
絮也。
段注今人聯絡之言。葢本於此。包絡字,漢人多叚落爲之。其實絡之引申也。《楊雄傳》曰:緜絡天地。以絮喻也。
一曰麻未漚也。
段注《陳風》曰:東門之池。可以漚麻。傳曰:漚,柔也。箋云:於池中柔麻。使可緝績作衣服。按未漚者曰絡。猶生絲之未湅也。
从糸。各聲。
段注盧各切。五部。
白话解释
络,破旧的丝绵。另一种说法认为,“络”是未浸泡的麻。字形采用“糸”作边旁,采用“各”作声旁。
字形解说
此字始見於戰國文字,左「糸」右「各」。篆文從糸、各聲。從「糸」,指絲的材質;「各」表示音讀。楷書從篆文來。在六書中屬於形聲。
篆体字形

藤花榭本正篆

段注正篆
字形演变

天策(楚)

說文‧糸部

睡虎地簡28.17(隸)秦

居延簡乙132.20B(隸)西漢

漢印徵西漢

天發神讖碑孫吳

楷書
附检字
絮也。一曰麻未漚也。从糸各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