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的说文解字解释
立
lì立部 部 5画 U+7ACB
大徐本
小徐本
段注本
卷别卷十下反切力入切古音第七部頁碼第1997頁,第1字許惟賢第872頁,第4字
侸也。
段注侸各本作住。今正。《人部》曰:侸者,立也。與此爲互訓。淺人易爲住字。亦許書之所無。
从大在一之上。
段注在各本作立。今正。鉉曰:大,人也。一,地也。會意。力入切。七部。
凡立之屬皆从立。
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
从大在一之上,一者𠄟也,上作[𠄞]同。
白话解释
立,站住。采用“大”作边旁,在“大”的下面加一横指事符号,表示立于“一”之上。所有与立相关的字,都采用“立”作边旁。
字形解说
甲骨文之,由大和一構形。大,像人正面張開雙臂跨立之形,獨體象形;一,是用來像地的,沒獨立的形、音、義,只是一個不成文的實象而已。當大置於一上,正可表示站立的意思。金文二例,無疑都承於甲文之形。戰國文字第三例,用兩條橫畫來像地,不影響其音、義。篆文
,最似戰國文字第二例,鮮有改變。字經隸書,形變作
,應屬訛變;另一作
,繼自篆文之
,稍失其形,楷書則沿之而定體。以上諸形,都據具體的實象造字。在六書中屬於合體象形。
篆体字形

藤花榭本正篆

段注正篆
字形演变

甲820(甲)

立八父丁卣(金)商代晚期

史獸鼎(金)西周早期

國差𦉜(金)春秋

陳璋方壺(金)戰國中期

中山王昔壺(金)戰國晚期

望1.22(楚)

曾31(楚)

郭.緇.12(楚)

郭.緇.3(楚)

說文‧立部

廿六年詔權(篆)秦

睡.法161(隸)秦

縱橫家書173(隸)西漢

定縣竹簡11(隸)西漢

史晨碑(隸)東漢

熹.易.乾文言(隸)東漢

楷書
附检字
住也。从大立一之上。凡立之屬皆从立。臣鉉等曰:大,人也。一,地也。會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