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说文解字 › 立的说文解字解释

立的说文解字解释

立部 部 5画 U+7ACB

立部

5画

U+7ACB

力入切

𡗓

大徐本

卷别卷十下反切力入切頁碼348頁,第3

𡗓

異體

𡗓住也。从亣,立一之上。凡立之屬皆从立。

鉉注臣鉉等曰:亣,人也。一,地也。會意。

附注林義光《文源》:「象人正立地上形。」

小徐本

卷别卷二十反切里汲反頁碼846頁,第3行,第1

𡗓住也。從大,立一之上。凡立之屬,皆從立。

鍇注臣鍇按:《周禮》注云:「古借此爲位字。」

段注本

卷别卷十下反切力入切古音第七部頁碼1997頁,第1許惟賢872頁,第4

𡗓侸也。

段注侸各本作住。今正。《人部》曰:侸者,立也。與此爲互訓。淺人易爲住字。亦許書之所無。

从大在一之上。

段注在各本作立。今正。鉉曰:大,人也。一,地也。會意。力入切。七部。

凡立之屬皆从立。

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

从大在一之上,一者𠄟也,上作[𠄞]同。

白话解释

立,站住。采用“大”作边旁,在“大”的下面加一横指事符号,表示立于“一”之上。所有与立相关的字,都采用“立”作边旁。

字形解说

甲骨文之,由大和一構形。大,像人正面張開雙臂跨立之形,獨體象形;一,是用來像地的,沒獨立的形、音、義,只是一個不成文的實象而已。當大置於一上,正可表示站立的意思。金文二例,無疑都承於甲文之形。戰國文字第三例,用兩條橫畫來像地,不影響其音、義。篆文,最似戰國文字第二例,鮮有改變。字經隸書,形變作,應屬訛變;另一作,繼自篆文之,稍失其形,楷書則沿之而定體。以上諸形,都據具體的實象造字。在六書中屬於合體象形。

篆体字形

  • 字形演变

  • 附检字

    住也。从大立一之上。凡立之屬皆从立。臣鉉等曰:大,人也。一,地也。會意。

    CopyRight ©2025 在线字典网[www.zidianzx.com]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说明:本网站所收集内容来自网友编辑整理而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冒犯,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