矛的说文解字解释
矛
máo矛部 部 5画 U+77DB
大徐本
卷别卷十四上反切莫浮切頁碼第473頁,第14字續丁孫
矛
酋矛也。建於兵車,長二丈。象形。凡矛之屬皆从矛。
𢧟
異體𢦧、𢦵
古文矛从戈。
附注于省吾《駢續》:「(金文矛)上象其鋒,中象其身,下端有銎,所以納柲,一側有耳,耳有孔,蓋恐納柲於銎之不固,以繩穿耳以縛之,亦有兩側有耳者。」「《說文》矛……其古文𢦧,乃形之譌變。」
小徐本
卷别卷二十七反切莫浮反頁碼第1106頁,第2行,第1字述
酋矛也,建於兵車,長二丈。象形。凡矛之屬,皆從矛。
鍇注臣鍇曰:「鉤,兵也;酋矛,長矛也。※,矛也。※,其上所注旄屬,建者邪迆立之也。《周禮》酋矛,常有四尺十六尺爲常也。
反切………頁碼第1106頁,第4行,第1字述
古文矛從戈。
段注本
卷别卷十四上反切莫浮切古音第三部頁碼第2875頁,第1字許惟賢第1249頁,第2字
酋矛也。建於兵車。長二丈。
段注見《考工記》。記有酋矛,夷矛。酋矛常有四尺。夷矛三尋。鄭注。酋夷,長短。酋之言遒也。酋近夷長矣。按許不言夷矛者,兵車所不建。不常用也。《魯頌》箋云:兵車之法。左人持弓。右人持矛。中人御。
象形。
段注《考工記》謂之刺兵。其刃當直。而字形曲其首。未聞。直者象其柲。左右葢象其英。《鄭風》傳云:重英,矛有英飾也。《魯頌傳》云:朱英,矛飾也。按矛飾葢縣毛羽。據《鄭箋》則《毛傳》云重喬累荷也者,所以縣毛羽也。莫浮切。三部。
凡矛之屬皆从矛。
古文矛。从戈。
白话解释
矛,长矛。竖立战车上,长二丈。字形像长矛的形状。所有与矛相关的字,都采用“矛”作边旁。,这是古文写法的“矛”, 采用“戈”作边旁。
字形解说
金文二例,像有柄的刺刄,柄上圓環,可繫以飾物,屬象形(《文字析義》,P.283)。戰國文字三例,形多訛變,柄之兩側,似增了一些刀刄。篆文承金文之形而來,上像鋒刄,唯訛變為彎斜之形;一豎像柄;
像飾物;
本和柄相連作
,本作
,名之為鐏。當持矛靜止時,矛和地接觸,可使矛平衡,然省略右邊的
,稍失其形。以上諸形,都據具體的實象造字。在六書中屬於象形。字經隸書,其形作
,刺刄訛變成
,飾物成了
,頗失其形。楷書沿之而定體,也就不易瞭解其初形了。
篆体字形

藤花榭本正篆

藤花榭本重文

段注正篆

段注重文
字形演变

戈冬簋(金)西周中期

越王州句矛(金)戰國早期

秦1.5(楚)

仰25.18(楚)

說文古文

說文‧矛部

睡.法85(隸)秦

流沙簡.屯戍16.5(隸)東漢

楷書
附检字
酋矛也。建於兵車,長二丈。象形。凡矛之屬皆从矛。〔𢦧(𢧟𢦵)〕古文矛从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