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的说文解字解释
漢
hàn水部 部 14画 U+6F22
大徐本
小徐本
段注本
卷别卷十一上反切呼旰切古音第十四部頁碼第2087頁,第2字許惟賢第912頁,第2字
漾也。
段注《尙書》某氏傳曰:泉始出山爲漾。按漾言其微,漢言其盛也。蕭何曰:語曰天漢。其名甚美。
東爲滄浪水。
段注《禹貢》文。《水經》曰:沔水又東過鄖縣南。又東北流。又屈東南,過武當縣東北。注曰:縣西北四十里水中有洲。名滄浪洲。庾仲雍漢水記謂之千齡洲。非也。是世俗語譌。音與字變矣。地記曰:水出荆山。東南流爲滄浪之水。余按《禹貢》言又東爲滄浪之水。不言過而言爲者,明非他水決入也。葢漢,沔水自下有滄浪通稱爾。纏絡鄢郢。地連紀鄀。咸楚都矣。漁父歌之。不違水地。玉裁按鄭注《尙書》滄浪之水,言今謂夏水來同。故世變名焉。本未嘗謂他水決入。若地記云出荆山。是他水決入矣。
从水。難省聲。
段注按𪄿難暵字從𡏳聲。則𤁉下亦云𡏳聲是矣。難省聲葢淺人所改。不知文殷元寒合韵之理也。呼旰切。十四部。
古文漢如此。
段注按古文從或,從大。或者,今之國字也。
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
从𡏳聲。古文漢作㵄,恐係漢人所造。从□者,大國也。漢前無大國之漢。
白话解释
汉,漾河。东段被称作“滄浪水”。字形采用“水”作边旁,有所省略的“難”是声旁。,古文的“汉”的字形。
字形解说
金文之字形從水、難聲,篆文從水,難省聲。從水,表示與水相關;難省聲,表示音讀。隸變作、楷定作漢。在六書中屬於形聲。《說文》古文從淢、從大會意。規範字作「汉」。
篆体字形

藤花榭本正篆

藤花榭本重文

段注正篆

段注重文
字形演变

敬事天王鐘(金)春秋晚期

六年漢中守戈(金)戰國晚期

說文古文

說文‧水部

相馬經76上(隸)西漢

流沙簡.屯戍9.4(隸)西漢

居延簡甲359B(隸)西漢

韓仁銘(隸)東漢

華山廟碑(隸)東漢

尹宙碑(隸)東漢

楷書
附检字
漾也。東爲滄浪水。从水,難省聲。臣鉉等曰:从難省,當作堇。而前作相承去土从大,疑兼从古文省。(㵄)古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