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的说文解字解释
寒
hán宀部 部 12画 U+5BD2
大徐本
小徐本
段注本
卷别卷七下反切胡安切古音第十四部頁碼第1364頁,第1字許惟賢第597頁,第8字
凍也。
段注凍當作冷。十一篇曰:凍,仌也。冷,寒也。此可證矣。《釋名》曰:寒,捍也。捍,格也。《左傳》寒盟。寒者,尋之反。尋卽燅字。
从人在宀下。从茻。上下爲覆。
段注此依小徐本。上下皆得云覆也。
下有仌也。
段注合一宀,一人,二艸,一仌會意。胡安切。十四部。
白话解释
寒,冷气冻人。字形采用“宀、人、茻、仌”会义,表示用草褥垫盖,字形下部有“仌”表示天气冷水结冰。
字形解说
金文二例,前例作,由「宀」、「茻」、「人」三字構成。從宀,示屋舍。從人從茻,示人在宀下,以茻艸上覆下薦,會三字的寒冷之義;後例所從人,著其足形,下有「
」,像薦藉之物。戰國文字三例,第一例從人在茻中,中有「
」,示覆薦之物;第二例承自金文第二例,從宀、從茻、從人,示人在宀下艸中,下有「
」,示覆薦之物;第三例承自金文第二例,強化延伸所從「茻」之下體,與所薦物「
」相結合。篆文承自戰國文字第三例,變易覆薦物形「
」為「仌」,而許慎釋為「冫」。隸書承自篆文,「茻」形變易為「
」。楷書承之,下體「
」變易為二小點而定體。在六書,金文前例屬於異文會意,金文後例以下,屬於會意附加實形。
篆体字形

藤花榭本正篆

段注正篆
字形演变

大克鼎(金)西周晚期

小子發鼎(金)西周晚期

上(1).䊷.6(楚)

說文‧宀部

睡虎地簡14.90(隸)秦

老子甲18(隸)西漢

居延簡甲1862(隸)西漢

石門頌(隸)東漢

熹.易.井(隸)東漢

楷書
附检字
凍也。从人在宀下,以茻薦覆之,下有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