涿的说文解字解释
涿
zhuō水部 部 11画 U+6DBF
大徐本
卷别卷十一上反切竹角切頁碼第371頁,第29字續丁孫
涿
流下滴也。从水豖聲。上谷有涿縣。
𣄻
奇字涿从日、乙。
附注段玉裁注:「乙蓋象滴下之形,非甲乙字。」姚文田、嚴可均校議:「涿縣當作『涿鹿縣』,此脫『鹿』字。」
小徐本
段注本
卷别卷十一上反切竹角切古音第三部頁碼第2228頁,第5字許惟賢第970頁,第1字
流下滴也。
段注《周禮》壼涿氏注。壼,瓦𡔷也。涿,擊之也。按擊瓦𡔷之聲如滴然。故曰壼涿。今俗謂一滴曰一涿。音如篤。卽此字也。又作沰。音當洛反。《廣雅》。沰,磓也。崔寔書。上火不落。下火滴沰。《周禮・掌舍》注云:柜受居澑水涑橐者也。橐卽沰之假借。
从水。豖聲。
段注竹角切。古音在三部。
上谷有涿鹿縣。
段注鹿字各本奪。今補。涿縣在涿郡。不在上谷也。《地理志》上谷郡涿鹿,今涿鹿。故城在直隸宣化府保安州南。明志謂之軒轅城。涿郡涿,今涿縣。故城在順天府涿州州治。
奇字涿。
段注古文奇字也。
从日乙。
段注从日者,謂於日光中見之。乙葢象滴下之形。非甲乙字。
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
古音舌頭,故讀如篤,與滴雙聲。引申為生殖器,由流下滴引申。《爾雅》「白州」,《内則》「鼈去醜」,皆由涿音轉。又為𧱦,《國語》「日月會于[龍]𧱦」。此字《說文》無。
古舌上歸舌頭,讀竺。今俗語猶谓一滴曰一涿,正同古音。
舌上音讀作舌頭音,讀篤。
篆体字形

藤花榭本正篆

藤花榭本重文

段注正篆

段注重文
字形演变

說文奇字

說文‧水部

漢印徵西漢

禮器碑(隸)東漢

嘉祥畫象石題記(隸)東漢

楷書
附检字
流下滴也。从水豖聲。上谷有涿縣。(𣄻)奇字涿从日、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