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的说文解字解释
卓
zhuó匕部 部 8画 U+5353
大徐本
小徐本
段注本
卷别卷八上反切竹角切古音第十三部頁碼第1540頁,第1字許惟賢第675頁,第6字
高也。
段注《論語》。如有所立。卓爾。凡言卓犖,謂殊絕也。亦作卓躒。按《稽部》𥢔,特止也。《辵部》逴,遠也。《人部》倬,箸大也。皆一義之引伸。覲禮。匹馬卓上。九馬隨之。注。卓讀如卓王孫之卓。卓猶旳也。以素旳一馬爲上。素旳一馬,謂白馬也。鄭意白馬出眾故謂之卓。《史記》多叚淖爲卓。
早匕爲卓。
段注此上當有從匕早三字。匕同比。早比之,則高出於後比之者矣。
匕卪爲卬。皆同意。
段注意舊作義。今正。此與凡云某與某同,意同也。竹角切。古音在二部。
古文㔬。
段注漢隸及今隸从⺊。用古文而小篆廢矣。又疑古文恐是篆文之誤。
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
古音如的。
白话解释
卓,高明。“早、匕”会义为,“匕、卪”会义为“卬”,都是相同的构字原理。“卓”,古文写作“
”。
字形解说
金文字形從人子,以居人之上,表示高人一等。金文子字或訛變而近於「早」字,為戰國文字、篆文、隸書、楷書所承,人字則以「匕」字取代,而隸書、楷書改曲線為直筆,使字形趨近於「卜」字。在六書中屬於異文會意。
篆体字形

藤花榭本正篆

藤花榭本重文

段注正篆

段注重文
字形演变

九年衛鼎(金)西周中期

卓林父簋蓋(金)春秋早期

天卜(楚)

天卜(楚)

說文古文

說文‧匕部

老子甲後334(隸)西漢

石門頌(隸)東漢

武榮碑(隸)東漢

楷書
附检字
高也。早匕爲㔬,匕卪爲卬,皆同義。(𢂦)古文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