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徐本
小徐本
段注本
卷别卷十一上反切子余切古音第五部頁碼第2076頁,第2字許惟賢第908頁,第4字
沮水。出漢中房陵。東入江。
段注漢中郡房陵,二志同。《左傳》之麇國。成大心敗麇師於防渚。闞駰曰:防卽防陵也。今湖北鄖陽府房縣是其地。《左傳》定四年。吳人敗楚及郢。楚子出涉雎。哀六年。昭王曰:《江漢》雎漳,楚之望也。《前志》房陵下曰:《東山》,沮水所出。東至郢入江。應劭南郡臨沮注曰:沮水,出漢中房陵。東入江。《水經》曰:沮水,出漢中房陵縣《東山》。東南過臨沮縣畍。又東南過枝江縣。東南入於江。今此水出房縣西南二百里之景山。經當陽縣合南漳水。至荆州府城西南周寅店入江。顧景范曰:其字正作沮。《左傳》作雎。皆七餘反。後譌爲柤。讀曰租。字與音俱變矣。今襄陽沮水左右地皆曰沮中。亦謂之柤中。襄陽記。柤中在上黃畍。吳志赤烏四年諸葛瑾取柤中。《魏志》正始四年諸葛瑾攻沮中。正是一事。
从水。且聲。
段注子余切。五部。按《經典釋文》、《漢書》注皆曰七餘反。
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
古人假作阻字,又假作渣(《說文》無)字,「取水沮也」。
渣,《說文》無。「揟」字下云:「取水沮也」,即借為渣。然沮亦為借字,或為沮水之别誼。
古人往往借為阻字用。渣(《說文》無)=沮(取水沮也)。此皆沮之别義。
沮【居】古往往假作阻字用。又假作渣(《說文》無)字,如「取水沮也」。
白话解释
沮,河川。源出汉中房陵,向东汇入长江。字形采用“水”作边旁,“且”是声旁。
篆体字形

藤花榭本正篆

段注正篆
字形演变

庫1672(甲)

耳卣(金)西周早期

說文‧水部

一號墓竹簡168(隸)西漢

孫臏166(隸)西漢

魏封孔羨碑(隸)曹魏

楷書
附检字
水。出漢中房陵,東入江。从水且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