歍的说文解字解释
歍
wū欠部 部 14画 U+6B4D
大徐本
小徐本
段注本
卷别卷八下反切哀都切古音第五部頁碼第1643頁,第4字許惟賢第720頁,第6字
心有所惡若吐也。
段注心有所惡。若欲吐而實非吐也。《山海經》曰:其所歍所尼。郭曰:歍嘔猶噴吒。范注《太玄》曰:歐歍,逆吐之聲也。按此所謂喑噁。噁卽歍之或字也。喑於䲴切。噁烏路切。喑噁言其未發也。叱吒言其已發也。《太玄》則歐歍之歐謂吐。歍謂欲吐未吐。
从欠。烏聲。
段注哀都切。五部。
一曰歍𣤶。
段注二字舊奪。今依《廣韵》一屋蹴字下補。
口相就也。
段注謂口與口相就也。
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
歍𣤶(口相就也)。唐朝有「鳴唼」二字亦訓口相就,即今接吻也。
唐人譯佛經有「鳴唼」,正當作歍接。
歍𣤶,口相就也。唐人有「嗚唼」二字,即今之接吻,其正字=歍𣤶。
歍𣤶【烏蹙】,口與口相就也=唐「嗚唼」=今西人之接吻。
篆体字形

藤花榭本正篆

段注正篆
字形演变

二十二年臨汾守戈(金)戰國晚期

說文‧欠部

相馬經31下(隸)西漢

北海相景君銘(隸)東漢

鮮于璜碑(隸)東漢

楷書
附检字
心有所惡,若吐也。从欠烏聲。一曰口相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