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说文解字 › 李的说文解字解释

李的说文解字解释

木部 部 7画 U+674E

木部

7画

U+674E

良止切

大徐本

卷别卷六上反切良止切頁碼180頁,第2

李果也。从木子聲。

杍古文。

附注商承祚《〈說文〉中之古文考》:「此(杍)非『李』之古文,乃『梓』之古文也。《尚書》『梓材』馬融云:『古文作杍。』《大傳》『橋梓』作『橋杍』,是作『杍』者,壁中古文也。此誤入。」

小徐本

卷别卷十一反切六矣反頁碼443頁,第2行,第1

杍果也。從木子聲。

鍇注臣鍇按:顓頊之後有逃難於伊俟之虚,得李實而食,遂以爲姓。又,臯陶爲堯大理,後以爲姓。

鍇注今按:管子、大理皆作李字,臯陶,複姓也。

反切………頁碼443頁,第3行,第1

古文。

段注本

卷别卷六上反切良止切古音第一部頁碼955頁,第4許惟賢421頁,第7

杍李果也。从木。子聲。

段注良止切。一部。古李理同音通用。故行李與行理竝見。大李與大理不分。

古文。

段注《尙書音義》曰:《梓材》音子。本亦作梓。馬云:古作梓字。治木器曰梓。《正義》曰:此古杍字。今文作梓。按《正義》本經作杍。音義本經作梓。據二家說,葢壁中古文作杍。而馬季長易爲梓匠之梓也。如馬說,是壁中文假借杍爲梓匠字也。

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

李因與理近,故行李又作行理,實即行使。《楚辭》可證。大李則即大理,理、士同,「理與士師」是也。理與使同,又與史同:李耳,史耳。又與里同;里革,史革。《尚書》“梓材”實為“理材”,或寫為“李材”。○李官,《漢書》“皇帝李法”。

古文杍,「梓匠」或作「杍匠」,乃「理匠」之借。理本治玉,引申為治木也。「行李」乃「行使」之借。「大理」乃大士之借,士師也,刑官。李耳乃史耳,老子本柱下史也。士、史、使、李、里、理古音同,故相借。士、史、使為正字,李、里、理為借字。大行人及史皆在《周禮•秋官》,恐古士、史、使亦為一字。理亦借為使,《楚辭》:「吾令蹇修以為理」,理即使也。

李,果也。行李=使。《周禮•秋官•掌行人》[一]。「大李」=大理。《尚書》「梓材」實即「理材」,或作「李材」。○别本有不可解之數語曰:(行李之李,行使。使、理大同,訓當分。梓材當作李材。)(?)[一]原文如此,疑係「大行人」之誤。

白话解释

李,树木的果实。字形采用“木”作边旁,“子”是声旁。

字形解说

甲骨文、金文、戰國秦系文字、篆文、隸書及楷書,字形俱從木、子聲,戰國楚系文字則作從來、子聲。「子」為嬰兒小孩,於此僅作不示義的聲符,表示音讀。「來」為麥,和「木」俱為植物,同類可通。《說文》另收古文「」,左形右聲,與上形、下聲之「李」構字之意無別。在六書中屬於形聲。

篆体字形

  • 字形演变

  • 附检字

    果也。从木子聲。(杍)古文。

    CopyRight ©2025 在线字典网[www.zidianzx.com]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说明:本网站所收集内容来自网友编辑整理而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冒犯,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