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徐本
卷别卷三下反切古孝切頁碼第99頁,第22字續丁孫
敎
異體教
上所施下所效也。从攴从𡥈。凡敎之屬皆从敎。
𧧿
古文敎。
𤕝
異體𢼂、𢼅
亦古文敎。
附注徐鍇繫傳:「攴所執以敎道人也……言,……以言敎之。」段玉裁注:「上施,故从攴;下效,故从𡥈。」
附注《說文新證》:「甲骨文从攴、子,爻聲。金文承之,或从攴,爻聲作𤕝』。楚文字或从言,爻聲,作『』。」
小徐本
卷别卷六反切角效反頁碼第265頁,第5行,第1字述
上所施下所效也。從攴、𡥉。凡敎之屬,皆從敎。
鍇注臣鍇曰:「攴所執以敎道人也。音敎,效也。會意。」
反切………頁碼第265頁,第6行,第1字述
古文敎。
鍇注臣鍇曰:「古言字,以言敎之。」
反切………頁碼第265頁,第6行,第2字述
古文。
段注本
白话解释
教,在上的操作,在下的效仿。字形采用“攴、”会义。所有与教相关的字,都采用“教”作边旁。
,这是古文写法的“教” 字。
,这也是古文写法的“教”字。
字形解说
甲骨文從攴子、爻聲。從攴,攴字本義為小擊,引申為教導訓誡。從子,指受教者;爻聲,表示音讀(或以為爻為算數所使用的算籌,此處引申為知識的學習)。字或作從攴、爻聲。從金文到隸書皆承甲骨文而來。戰國文字字形或作從言、爻聲,為《說文》古文所承。楷書訛變為從攴、孝聲,已失教字原意。在六書中屬於形聲。
字形演变

甲1251(甲)

粹1162(甲)

散氏盤(金)西周晚期

燕侯載器(金)戰國

王何戈(金)戰國

包2.99(楚)

郭.唐.5(楚)

郭.唐.5(楚)

郭.尊.4(楚)

郭.尊.18(楚)

郭.語1.43(楚)

說文古文

說文古文

說文‧教部

睡虎地簡28.3(隸)秦

孫子83(隸)西漢

萬年縣官斗(隸)西漢

孔宙碑(隸)東漢

范式碑(隸)曹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