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徐本
小徐本
段注本
卷别卷十二上反切父溝切古音第一部頁碼第2392頁,第2字許惟賢第1039頁,第9字
杷也。
段注杷各本作把。今正。《木部》曰:杷者,收麥器也。引申爲凡用手之偁。掊者,五指杷之。如杷之杷物也。史,漢皆言掊視得鼎。師古曰:掊,手杷土也。杷音蒲巴反。其字从木。按今俗用之刨字也。《大雅》曰:曾是掊克。傳曰:掊克,自伐而好勝人也。以自伐釋掊,以好勝人釋克。未得其解。《定本》掊作倍。《正義》謂己兼倍於人而自矜伐。似《定本》爲是矣。然《孟子》書亦作掊克。趙注但云不良也。知詩本不作掊。毛意謂掊爲倍之叚借字。掊有聚意。與捊音義近。有深取意。則不同捊也。毛〈詩〉《釋文》云:掊克,聚斂也。此謂同捊也。《方言》曰:掊,深也。郭注云:掊尅,深能。以深釋掊,以能釋尅。此亦必古說。但皆非毛義。《方言》掊訓深,與許說合。《六書故》引唐本作捊也。不若顔氏本作杷。
从手。咅聲。
段注父溝切。《廣韵》薄矦切。古音在一部。
今鹽官入水取鹽爲掊。
段注《百官志》注引胡廣曰:鹽官掊坑而得鹽。
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
把也,掊、把古雙聲。
「掊克」,挖之意也。
篆体字形

藤花榭本正篆

段注正篆
字形演变

說文‧手部

縱橫家書294(隸)西漢

袁博殘碑(隸)東漢

楷書
附检字
把也。今鹽官入水取鹽爲掊。从手咅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