捷的说文解字解释
捷
jié手部 部 11画 U+6377
大徐本
小徐本
卷别卷二十三反切疾聶反頁碼第979頁,第6行,第3字述
獵也,軍獲淂也。從手疌聲。《春秋傳》曰:「齊人來獻戎捷。」
段注本
卷别卷十二上反切疾葉切古音第八部頁碼第2440頁,第4字許惟賢第1061頁,第7字
獵也。
段注以㬪韵爲訓。謂如逐禽而得之也。
軍獲得也。
段注《小雅》。一月三捷。傳曰:捷,勝也。箋云:往則庶乎一月之中三有勝功。《春秋經》。齊矦來獻戎捷。易。晝日三接。《內則》。接以大牢。鄭注皆讀爲捷,勝也。是古文叚借字也。又按《大雅》征夫捷捷,言樂事也。又有瞽傳曰:業,大板也。捷業如鋸齒。皆其引申之義。
从手。疌聲。
段注疾葉切。八部。
《春秋傳》曰:齊人來獻戎捷。
段注莊三十一年。《左氏》,公,穀皆作齊矦。按作人近是。不必親來。
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
不但訓勝,兼訓獲得。勝國者,所獲得之國也。
獵也。獵以得禽獸,故捷不僅勝,必兼有所獲得也。已亡之國曰勝國者,言所獲得之國也。訓速者,係=疌。
獵也。獵以得禽獸,故捷不僅勝,必兼有所獲得也。已亡之國曰勝國者,言獲得之國也。訓速者,係疌字之假。
白话解释
捷,猎获,军队战胜后缴获物资。字形采用“手”作边旁,采用“疌”作声旁。《春秋传》上说过:“齐人来朝,并敬献攻打 西戎的战利品。”
字形解说
金文從邑、從艸、從戈,字形來源頗為複雜,學者意見不同,姑且不討論。篆文從手、疌聲。隸書、楷書同。「捷」字從「手」為義符,表示是與手有關的動作;從「疌」為聲符,有兼義的功能,依《說文》,「疌」字的本義為「疾也」,此義與「捷」的「快速」一義密切相關,因此有兼義功能。在六書中屬於形聲兼會意。
篆体字形

藤花榭本正篆

段注正篆
字形演变

疐鼎(金)西周中期

說文‧手部

三體石經.春秋.僖卅二年(隸)曹魏

楷書
附检字
獵也。軍獲得也。从手疌聲。《春秋傳》曰:“齊人來獻戎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