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说文解字 › 拓的说文解字解释

拓的说文解字解释

手部 部 8画 U+62D3

tuò,tà,zhí

手部

8画

U+62D3

之石切

大徐本

卷别卷十二上反切之石切頁碼405頁,第12

拓拾也。陳、宋語。从手石聲。

摭拓或从庶。

附注邵瑛羣經正字:「今經典从或體作摭……拓字經典不見。子、史多以『拓』為『開拓』之『拓』;又『拓落』亦作此:蓋截分為二字矣。」

小徐本

卷别卷二十三反切貞石反頁碼972頁,第6行,第1

摭拾也,陳宋語也。從手石聲。

反切………頁碼972頁,第6行,第2

拓或從庻。

段注本

卷别卷十二上反切之石切古音第五部頁碼2417頁,第4許惟賢1051頁,第1

摭拾也。

段注《有司》徹篇。乃摭于魚腊俎。俎釋三个。其餘皆取之。摘下云:拓果樹實也。《儀禮》摭古文作摕。此實非一字。因雙聲而異。

陳宋語。

段注《方言》。摭,取也。陳宋之閒曰摭。

从手。石聲。

段注之石切。古音在五部。

拓或从庶。

段注石聲庶聲皆古音五部。

字形解说

此字始見於戰國文字,從手、石聲。篆文、隸書、楷書同。字從「手」為義符,表示是手部的動作;從「石」為聲符,應該有兼義功能。依《說文》,「石」字本義為「山石也」,與「拓」字的意義關係比較複雜,以下分別說明。「拓」字有四個義項,其一為「拾也」,此義與「石」似無關,不兼義。其二為「丟擲」,此義與「石」有關,初民丟擲最容易的工具就是石頭,因此從「石」聲應該有兼義功能。其三為「開展、開墾」,開墾往往要去除土中的石頭,因此也可能有兼義功能。其四為「拓碑」,最早的「拓」是從石碑上把字摹下來(銅器、甲骨等的摹拓是較晚才出現的),因此也有兼義的功能。除了第一義外,在六書中屬於形聲兼會意。

篆体字形

  • 字形演变

  • 附检字

    拾也。陳、宋語。从手石聲。(摭)拓或从庶。

    CopyRight ©2025 在线字典网[www.zidianzx.com]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说明:本网站所收集内容来自网友编辑整理而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冒犯,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