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说文解字 › 戲的说文解字解释

戲的说文解字解释

戈部 部 17画 U+6232

xì,hū

戈部

17画

U+6232

香義切

大徐本

卷别卷十二下反切香義切頁碼421頁,第11

戲三軍之偏也。一曰兵也。从戈䖒聲。

小徐本

卷别卷二十四反切忻智反頁碼1006頁,第6行,第1

戲三軍之偏也。一曰兵也。從戈䖒聲。

鍇注臣鍇曰:「《史記》所謂『戲下』也。」

段注本

卷别卷十二下反切香義切古音第十七部頁碼2520頁,第2許惟賢1096頁,第2

戲三軍之偏也。

段注偏若先偏後伍,偏爲前拒之偏。謂軍所駐之一面也。《史・漢》項羽紀,《高帝紀》皆曰:諸侯罷戲下。各就國。師古曰:戲,軍之旌旗也。音許宜反。亦讀曰麾。又竇田灌韓傳。灌夫率壯士兩人。及從奴十餘騎。馳入吳軍。至戲下。所殺傷數十人。師古曰:戲,大將之麾也。讀與麾同。又音許宜反。按顏說必本舊音義。似與許說小異。然相去不遠。度舊音義必有用許說者矣。

一曰兵也。

段注一說謂兵械之名也。引申之爲戲豫,爲戲謔。以兵杖可玩弄也。可相鬥也。故相狎亦曰戲謔。《大雅・毛傳》曰:戲豫,逸豫也。

从戈。䖒聲。

段注香義切。古音葢在十七部。讀如𪎮。䖒,从豆从虍。鬳,从鬲从虍。虍皆謂器之飾。非聲也。

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

𪎮字,或即一字,不必分。軍門稱和門。

軍門以指摩旗為門,故名𪎮,字亦作麾,三軍之偏亦曰戲。《孫子》「交和而舍」,又以旌旗為左右和之門。和與戲古音近。赫戲與曦音近假借。

𪎮字。蓋即一字,不必分也。

白话解释

戏,三军之中副设的特殊兵种。一种说法认为“戏”是兵器。字形采用“戈”作边旁,“”作声旁。

字形解说

金文已出現「戲」字,作從戈、䖒聲。從「戈」表示用兵器打鬥,「䖒」聲則用來標示音讀。戰國文字、篆文、隸書、楷書繼承金文的寫法不變。在六書中屬於形聲。

篆体字形

  • 字形演变

  • 附检字

    三軍之偏也。一曰兵也。从戈䖒聲。

    CopyRight ©2025 在线字典网[www.zidianzx.com]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说明:本网站所收集内容来自网友编辑整理而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冒犯,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