惕的说文解字解释
惕
tì心部 部 11画 U+60D5
大徐本
小徐本
段注本
白话解释
惕,警备。字形采用“心”作边旁,采用“易”作声旁。悐,这是“惕”的异体字,字形采用“狄”作声旁。
字形解说
從金文、戰國文字到篆文、隸書、楷書,惕字的形構都是從心、易聲;以心表示與心境相關;易聲表示音讀。惟行款上:金文或作左形右聲,或作下形上聲;戰國文字作下形上聲;篆文以及隸、楷則作左形右聲,稍有差異。在六書中皆屬於形聲。《說文》或體從狄聲,乃改換聲符的異體字。以音同音近的聲符相代換,係文字衍化之通例,並不影響字義。
篆体字形

藤花榭本正篆

藤花榭本重文

段注正篆

段注重文
字形演变

蔡侯盤(金)春秋晚期

趙孟庎壺(金)春秋晚期

包2.157(楚)

說文‧心部

說文或體

睡虎地簡54.37(隸)秦

熹.易.頌(隸)東漢

樓蘭古文書其一九(隸)東漢至魏晉

楷書
附检字
敬也。从心易聲。(悐)或从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