息的说文解字解释
息
xī心部 部 10画 U+606F
大徐本
小徐本
段注本
卷别卷十下反切相卽切古音第一部頁碼第2005頁,第1字許惟賢第875頁,第8字
喘也。
段注《口部》曰:喘,疾息也。喘爲息之疾者,析言之。此云息者喘也,渾言之。人之氣急曰喘。舒曰息。引伸爲休息之偁。又引伸爲生長之偁。引伸之義行而鼻息之義廢矣。詩曰:使我不能息兮。傳曰:憂不能息也。黍離傳曰:噎,憂不能息也。此息之本義也。其他詩息字皆引伸之義也。許書齂,臥息也。呬,息也。㞒,臥息也。䯉,咽中息不利也。㒫,飲食屰气不得息也。覞部䨳,見雨而比息也。皆本義也。
从心自。
段注自者,鼻也。心气必從鼻出。故从心自。如心思上凝於𦥓。故从心𦥓。皆會意也。相卽切。一部。各本此下有自亦聲三字。自聲在十五部。非其《聲類》。此與思下云𦥓聲,皆不知韵理者所爲也。
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
凡氣息字皆可引申為休息。
白话解释
息,喘气。字形采用“心、自”会义,“自”也作声旁。
字形解说
息的字形從自,自是鼻子的本字,像鼻形;甲文作,金文有作
作
者,皆像鼻孔下引氣以出入形。金文亦作
,從自從心,與篆文同,表示心氣從鼻竅而出;隸、楷因之。在六書中屬於異文會意。戰國文字作
,從二自,則是息之繁文。
篆体字形

藤花榭本正篆

段注正篆
字形演变

息鼎(金)商代晚期

乙息觚(金)商代晚期

息伯卣蓋(金)西周早期

中山王昔壺(金)戰國晚期

郭.緇.23(楚)

說文‧心部

睡虎地簡13.63(隸)秦

縱橫家書85(隸)西漢

孫臏65(隸)西漢

相馬經19下(隸)西漢

武威醫簡69(隸)東漢

淮源廟碑(隸)東漢

熹.公羊.僖十年(隸)東漢

楷書
附检字
喘也。从心从自,自亦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