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徐本
小徐本
卷别卷二十反切看浪反頁碼第851頁,第6行,第3字述
慨也。從心亢聲。一曰:《易》「忼龍有悔」。
段注本
卷别卷十下反切苦浪切、口朗切古音第十部頁碼第2010頁,第3字許惟賢第878頁,第4字
忼慨也。
段注各本奪忼字。今補。
忼慨,壯士不得志於心也。
段注各本移入慨篆下。又奪於心二字。今依《玉篇》及《文𨕖》注補正。
从心。亢聲。
段注苦浪切。又口朗切。十部。俗作慷。《戰國策》。羽聲慷慨。一本作忼慷。葢因忼有異體,而一複一奪也。
一曰《易》忼龍有悔。
段注按:一曰《易》三字,乃《易》曰二字之誤,淺人所改也。忼之夲義爲忼慨,而《周易・乾》上九忼龍則叚忼爲亢。亢之引申之義爲高,《子夏傳》曰:亢,極也。《廣雅》曰:亢,高也。是今《易》作亢爲正字。許所據孟氏《易》作忼,叚借字也。凡許所引經說叚借,如無有作𡚽,堲讒說,曰圛皆是。淺人以忼龍與忼慨義殊,乃妄改爲一曰矣。
篆体字形

藤花榭本正篆

段注正篆
字形演变

說文‧心部

趙葑碑(隸)東漢魏晉

楷書
附检字
慨也。从心亢聲。一曰《易》“忼龍有悔”。臣鉉等曰:今俗别作慷,非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