履的说文解字解释
履
lǚ履部 部 15画 U+5C65
大徐本
卷别卷八下反切良止切頁碼第280頁,第4字續丁孫
𡳐
異體履
足所依也。从尸从彳从夊,舟象履形。一曰尸聲。凡履之屬皆从𡳐。
𩕎
古文履从𩑋从足。
附注徐灝注箋:「履,踐也,行也。此古義也。」朱駿聲《通訓定聲》:「此字本訓踐,轉注為所以踐之具也。」
蔣注《世本》:於則作履。宋衷注:於則,黃帝臣。草曰屨,麻曰履也。
小徐本
卷别卷十六反切六矣反頁碼第711頁,第3行,第1字述
足所依也。從尸,從彳、攵、舟,象履形。一曰尸聲。凡履之屬,皆從履。
鍇注臣鍇曰:「履,行,故從彳。」
反切………頁碼第711頁,第4行,第1字述
古文履從頁,從足。
段注本
卷别卷八下反切良止切古音第十五部頁碼第1607頁,第2字許惟賢第705頁,第4字
足所依也。
段注𡳐依疉韵。古曰屨。今曰𡳐。古曰𡳐。今曰鞵。名之隨時不同者也。引伸之訓踐。如君子所𡳐是也。又引伸之訓祿。詩福𡳐綏之。《毛傳》曰:𡳐,祿也。又引伸之訓禮。《序卦傳》,詩《長發》傳是也。𡳐禮爲疉韵。𡳐祿爲雙聲。
从尸。服𡳐者也。从彳夊。
段注夊楚危切。彳夊皆行也。
从舟。象𡳐形。
段注合四字會意。良止切。按良止,誤也。當依篇,韵力几切。十五部。
一曰尸聲。
段注別一說也。
凡𡳐之屬皆从𡳐。
古文𡳐。从頁。从足。
段注𡳐重首。故从頁。
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
福履之覆乃禮之假音。
白话解释
履,脚在行路时所依赖的安全保护物,即鞋子。字形采用“尸、彳、夊、舟”会义。“舟”像鞋子的样子。另一种说法认为,“尸”是 声旁。所有与履相关的字,都采用“履”作边旁。,这是古文写法的“履”字,字形采用“頁、足”作边旁。
字形解说
履,金文從頁從舟,強調踩踏、踐履意。在六書中屬於異文會意。金文有增從眉,或示聲符。戰國文字有增從止,強調用腳履勘、經歷意。字至《說文》古文從足,形體仍見相承。篆文形訛,變化較大。《說文》:「足所依也。从尸从彳从攴,舟象履形。一曰,尸聲。」段注:「引伸之訓踐。又引伸之訓祿。又引伸之訓禮。」字訓祿、訓禮宜為假借。隸、楷字形都據篆文而來。
篆体字形

藤花榭本正篆

藤花榭本重文

段注正篆

段注重文
字形演变

合35273(甲)

五祀衛鼎(金)西周中期

九年衛鼎(金)西周中期

永盂(金)西周中期

倗生簋(金)西周中期

大簋蓋(金)西周晚期

大簋蓋(金)西周晚期

散氏盤(金)西周晚期

□仲盤(金)西周晚期

包2.6(楚)

包2.54(楚)

說文古文

說文‧履部

睡.日甲79背(隸)秦

老子乙前78上(隸)西漢

石門頌(隸)東漢

熹.易.履(隸)東漢

流沙簡.簡牘3.22(隸)東漢

楷書
附检字
足所依也。从尸从彳从夊,舟象履形。一曰尸聲。凡履之屬皆从履。〔𩕎(𨇐)〕古文履从頁从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