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的说文解字解释
寄
jì宀部 部 11画 U+5BC4
大徐本
小徐本
卷别卷十四反切堅芰反頁碼第617頁,第3行,第3字述
託也。從宀奇聲。
段注本
卷别卷七下反切居義切古音第十七部頁碼第1363頁,第1字許惟賢第597頁,第3字
託也。
段注字从奇。奇,異也。一曰不耦也。《言部》曰:託,寄也。《方言》曰:餬託庇寓媵寄也。
从宀。奇聲。
段注居義切。古音在十七部。
白话解释
寄,讬付。字形采用“宀”作边旁,采用“奇”作声旁。
字形解说
此字始見於戰國文字。戰國文字作,由「宀」、「奇」二字構成。從宀,示寄託之處所。從奇,聲符,注明音讀。所從「奇」,上體「大」變作「
」。篆文承之,所從奇,上體作「
」。隸書承自戰國文字,所從奇,上體作「
」。楷書承自篆文而定體。在六書中屬於形聲。
篆体字形

藤花榭本正篆

段注正篆
字形演变

說文‧宀部

睡虎地簡32.11(隸)秦

老子乙228下(隸)西漢

流沙簡.屯戍15.10(隸)東漢

楷書
附检字
託也。从宀奇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