宰的说文解字解释
宰
zǎi宀部 部 10画 U+5BB0
大徐本
小徐本
卷别卷十四反切子待反頁碼第615頁,第7行,第1字述
辠人在屋下執事者。從宀,從辛,辛亦辠也。
鍇注臣鍇曰:「《老子》曰:『爲而不宰。』謂爲之務於利天下,無所定執也;執則失之也。宰,製之則辛苦,故從辛,與愆意同。」
段注本
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
引申為宰官。《漢書•百官公卿表》有「廱太宰」,《周禮》有「太宰」,皆不過為治飯者耳。宰之稱始於商,如「冢宰」,是其證也。伊尹割烹為湯宰相,當時皇帝甚近下人,猶漢唐時暱近宦官,唐治中為下僕,後為宰相,皆是。
在屋下執事者。厨夫曰宰夫,伊尹以割烹為宰,後為宰相。《周禮》宰夫、太宰皆宰夫,後為政治官。不改其名,觀《左傳》所稱宰夫、大宰等尚為厨夫可知。
引申為宰官(?),《漢書•百官公卿表》有「廱太宰」,《周禮》有「太宰」,皆不過為治飯者耳。宰之稱始于商,如「冢宰」之稱,是其證也。可見伊尹以割烹為湯之相,實有其事,又可知當時人主每樂與賤者親(猶漢唐時暱近宦官),而仕者亦莫不原於人主之隸僕也。唐治中為下僕,後為宰相皆是。(?)
辠人在屋下執事者,恐即宰夫之類。因天子好與小人為伍,宰夫權漸大,後有輔相之實,而宰遂為宰相之宰矣(漢有「廱太宰」,周有「太宰」,皆治飯之職)。猶後世之宦官,其職雖極卑,若天子親暱之,則往往有相之實權。
白话解释
宰,有才能的罪人在屋下管理事务以赎罪。字形采用“宀、辛”会义。“辛”,表示有罪之人。
字形解说
甲骨文作,由「宀」、「䇂」二字構成。從宀,示其任職辦事單位。從䇂,本義為剞?(ㄐㄧ jī/ㄐㄩㄝˊ jué,割肉的曲刀),引申為執刀屠割之義(《文字析義》,P.623)。會二字得膳夫、宰夫(古代掌理國君飲食的官員)之義。甲骨文或作
,所從䇂,訛變作辛。金文二例,承自甲骨文第二例,訛從辛。戰國文字以下,皆承自金文,並訛變作辛。隸書訛變作辛,而加一冗筆。訛變作辛。楷書承自篆文而定體。在六書中屬於異文會意。
篆体字形

藤花榭本正篆

段注正篆
字形演变

乙8688(甲)

佚426(甲)

粹1196(甲)

鄴3下.39.8(甲)

掇1.131(甲)

宰椃角(金)商代晚期或西周早期

宰彳父丁鼎(金)西周早期

大師虘簋(金)西周中期

師𠭰簋(金)西周晚期

頌壺(金)西周晚期

鼄大宰簠(金)春秋早期

魯大宰豕父簋(金)春秋早期

孫叔師父壺(金)春秋

包2.102(楚)

天策(楚)

包2.37(楚)

包2.157(楚)

包2.266(楚)

曾154(楚)

說文‧宀部

春秋事語62(隸)西漢

武威簡.有司5(隸)西漢

楊統碑(隸)東漢

孔龢碑(隸)東漢

楷書
附检字
辠人在屋下執事者。从宀从辛。辛,辠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