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的说文解字解释
它
tā它部 部 5画 U+5B83
大徐本
卷别卷十三下反切託何切、食遮切頁碼第450頁,第1字續丁孫
它
虫也。从虫而長,象冤曲垂尾形。上古艸居患它,故相問無它乎。凡它之屬皆从它。
蛇
異體虵、𧉮
它或从虫。
鉉注臣鉉等曰:今俗作食遮切。
附注按:「它」是「蛇」的本字,後假借為其它的「它」,另加虫旁作「蛇」。邵瑛羣經正字:「今經典凡它虫字从或體作蛇。」
小徐本
卷别卷二十五反切託何切頁碼第1057頁,第3行,第1字述
虫也。從虫而長,象冤曲𠂹尾形。上古艸居患它,故相問無它乎。凡它之屬皆從它。
反切食遮切頁碼第1057頁,第4行,第1字述
它或從虫。
鉉注臣鉉等曰:今俗作食遮切。
段注本
卷别卷十三下反切託何切古音第十七部頁碼第2710頁,第1字許惟賢第1179頁,第7字
虫也。从虫而長。象冤曲𠂹尾形。
段注𠂹各本作垂。今正。𠂹者,艸木華葉𠂹也。引申爲凡物下𠂹之偁。垂者遠邊。非其義。冤曲者,其體。垂尾者,其末。它象其臥形。故詘尾而短。它象其上冤曲而下垂尾。故長。詘尾謂之虫。垂尾謂之它。它與𠂹古音同也。詩。維虺維蛇。女子之祥。《吳語》。爲虺弗摧。爲蛇將若何。虺皆虫之叚借。皆謂或臥或垂尾耳。臥者較易制。曳尾而行者難制。故曰爲虺弗摧,爲蛇將若何也。託何切。十七部。今人蛇與它《異義》異音。蛇食遮切。
上古艸凥患它。故相問無它乎。
段注上古者,謂神農以前也。相問無它,猶後人之不恙無恙也。語言轉移,則以無別故當之。而其字或叚佗爲之。又俗作他。《經典》多作它。猶言彼也。許言此以說叚借之例。《羔羊傳》曰:委蛇,行可從迹也。亦引申之義也。
凡它之屬皆从它。
它或从虫。
段注它篆本以虫篆引長之而巳。乃又加虫左旁。是俗字也。
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
上古草凥患它,故相問「無它乎」。「無它」今作「無佗」,猶言無恙也。無恙者,無蛘也。
白话解释
它,蛇。字形采用“虫”的结构,通过拉长“虫”的尾巴形成“它”字,字形蛇的身子蜷曲而垂尾的形状。上古时代的人们居住在草野 之中,总是担心虫蛇的侵害,因此见面时总是互相问候说“你没碰到蛇吧?”所有与它相关的字,都采用“它”作边旁。“蛇”,这是“它”字的异体字,采用“虫”作边旁。
字形解说
甲骨文作,像蛇盤屈垂尾之形。金文二例,承自甲骨文。戰國文字二例,承自金文。篆文承自戰國文字,楷書承自篆文而定體。在六書中屬於象形。
篆体字形

藤花榭本正篆

藤花榭本重文

段注正篆

段注重文
字形演变

鐵185.3(甲)

拾13.8(甲)

寧滬3.79(甲)

沈子它簋蓋(金)西周早期

伯歸夆簋(金)西周中期

魯大𤔲徒子仲伯匜(金)春秋早期

包2.164(楚)

說文‧它部

說文或體

睡虎地簡12.37(隸)秦

睡虎地簡24.21(隸)秦

五十二病方.目錄(隸)秦

相馬經13下(隸)西漢

老子乙190下(隸)西漢

熹.公羊.文七年(隸)東漢

楷書
附检字
虫也。从虫而長,象冤曲垂尾形。上古艸居患它,故相問無它乎。凡它之屬皆从它。臣鉉等曰:今俗作食遮切。(蛇)它或从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