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说文解字 › 䶀的说文解字解释

䶀的说文解字解释

鼓部 部 19画 U+4D80

鼓部

19画

U+4D80

徒合切

大徐本

卷别卷五上反切徒合切頁碼153頁,第14

䶀鼓聲也。从鼓合聲。

鞈古文䶀从革。

附注段玉裁注作「䶀,鼙聲也」。

小徐本

卷别卷九反切道合反頁碼390頁,第1行,第2

鞈鼓聲也。從鼓合聲。

鍇注臣鍇按:相如賦曰:「鏗鏘鼞䶀,洞心駭耳。」

反切………頁碼390頁,第2行,第1

古文䶀從革。

段注本

卷别卷五上反切徒合切古音第七部頁碼823頁,第4許惟賢366頁,第1

鞈鼙聲也。

段注鼙各本誤作𡔷。今正。《司馬法》曰:鼙聲不過闒。音義曰:闒吐臘反。劉湯荅反(臘今誤从犬)。闒卽䶀字也。《投壷・音義》曰:,鄭呼爲鼙也。其聲下。其音榻榻然。榻音吐臘反。榻亦卽䶀也。《史記・上林賦》。鏗鎗鏜䶀。《漢書》、《文選》作闛鞈。郭璞曰:闛鞈,𡔷音也。此渾言之耳。鼙亦𡔷也。《淮南・兵略訓》。若聲之與響。若鏜之與鞈。高注。鏜鞈,𡔷鼙聲。此謂鏜,𡔷聲。鞈,鼙聲也。

𡔷。合聲。

段注徒合切。七部。按當依《釋文》吐臘反。

古文䶀。从革。

段注按《革部》有此字。別爲訓。後人誤移此增彼也。

篆体字形

  • 字形演变

  • 附检字

    鼓聲也。从鼓合聲。(鞈)古文䶀从革。

    CopyRight ©2025 在线字典网[www.zidianzx.com]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说明:本网站所收集内容来自网友编辑整理而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冒犯,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