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说文解字 › 奰的说文解字解释

奰的说文解字解释

亣部 部 18画 U+5970

亣部

18画

U+5970

平祕切

𡚤

大徐本

卷别卷十下反切平祕切頁碼347頁,第13

𡚤

異體

𡚤壯大也。从三大三目。二目爲𥆞,三目爲𡚤,益大也。一曰迫也。讀若《易》虙羲氏。《詩》曰:「不醉而怒謂之𡚤。」

附注段玉裁改𥆞𡚇。徐灝注箋:「𡚤,隸省作奰。」

小徐本

卷别卷二十反切辨利反頁碼845頁,第2行,第1

𡚤壯大也。從三大、三目。二目爲𥆞,三目爲𡚤,益大也。一曰迫也。讀若《易》虙羲氏,《詩》曰:「不醉而怒謂之𡚤。」

段注本

卷别卷十下反切平祕切古音第-部頁碼1995頁,第1許惟賢871頁,第7

𡚤壯大也。从三大三目。

段注會意。

二目爲𡚇

段注𡚇各本作𥆞。誤。今正。

三目爲𡚤。益大也。

段注說會意之恉。張衡,左思賦皆用奰㞒字。而譌作贔屓。俗書之不正如此。㞒見《尸部》。臥息也。許器反。

一曰迫也。

段注別一義。

讀若易虙羲氏。

段注今《易・𣪠辭》作包犠氏。孟氏,京氏作伏戲。許作虙義。鄭大注,應氏《風俗通》同。虙古音讀如密。奰古音同。今音平祕切

詩曰:不醉而怒謂之奰。

段注《大雅・蕩》曰:內奰于中國。《毛傳》曰:不醉而怒謂之奰。於壯義,迫義皆近。不言詩傳曰者,猶書曰仁覆閔下則偁旻天。不言書傳。易曰地可觀者莫可觀於木,易曰井者法也。不言《易・說》也。

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

一曰迫也。「由𡚤于中國」訓迫為正。古旁溥猶膨脹,迫、溥音義同。

字形演变

  • CopyRight ©2025 在线字典网[www.zidianzx.com]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说明:本网站所收集内容来自网友编辑整理而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冒犯,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