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的说文解字解释
壹
yī壹部 部 12画 U+58F9
大徐本
小徐本
段注本
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
天地絪緼,絪或作壹。
字形解说
此字始見於戰國文字。戰國文字下從豆,像器容、器項及底座;其上「」則像器蓋。整體像壺器的樣子。篆文則外形仍舊保留壺器樣貌,器蓋、器容、器項、底座俱全,只是其中增加「吉」作為聲符,成為從壺、吉聲的構形。隸書有依從篆文之形而作的「
」,也有作和戰國文字形近的「
」,則為楷書字形之所本。戰國文字在六書中屬於象形,篆文的字形則屬於形聲。
篆体字形

藤花榭本正篆

段注正篆
字形演变

說文‧壹部

廿六年詔廿斤權(篆)秦

睡.日甲59背(隸)秦

縱橫家書30(隸)西漢

孫子44(隸)西漢

老子乙前49下(隸)西漢

老子甲後445(隸)西漢

武威簡.士相見7(隸)西漢

華山廟碑(隸)東漢

白石神君碑(隸)東漢

熹.詩.小宛(隸)東漢

楷書
附检字
專壹也。从壺吉聲。凡壹之屬皆从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