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说文解字 › 剛的说文解字解释

剛的说文解字解释

刀部 部 10画 U+525B

gāng

刀部

10画

U+525B

古郞切

𠝾,𠇙

大徐本

卷别卷四下反切古郞切頁碼135頁,第7

𠝾

異體

𠝾彊斷也。从刀𡶬聲。

𠇙

𠇙古文剛如此。

附注林義光《文源》以為是「以刀斷网」,會意。

附注《說文新證》:「甲骨文从刀斷网(網的初文),网可能也是聲符,會剛強蠻橫之意。金文从刀,岡聲,或从二刀。」

小徐本

卷别卷八反切格康反頁碼349頁,第2行,第4

𠇙彊也。從刀岡聲。

反切………頁碼349頁,第2行,第5

古文剛如此。

段注本

卷别卷四下反切古郞切古音第十部頁碼713頁,第4許惟賢317頁,第10

𠇙𣃔也。

段注彊者,弓有力也。有力而𣃔之也。《周書》所謂剛剋。引伸凡有力曰剛。

从刀。岡聲。

段注古郞切。十部。

古文剛如此。

段注按從㐰。㐰,古文信。信者必剛也。從二者,仁從二之意。仁者必有勇也。侃,剛直也。亦從㐰。

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

引申人性剛柔之剛作𠇙(今侃字)可也。

白话解释

刚,强力折断。字形采用“刀”作边旁,“岡”是声旁。

字形解说

《說文‧刀部》:「剛,彊斷(強力折斷)也。从刀、剛聲。」甲骨文字形從刀斷网(網的初文),表示「剛強」之意,六書屬於異文會意。网或兼表音讀。西周金文、戰國文字、隸書、楷書,网都增添「山」形,形變為岡,皆從刀、岡聲,在六書中屬於形聲。臺灣標準字作「剛」,規範字作「刚」,「岡」改為「冈」,是偏旁類推。

篆体字形

  • 字形演变

  • 附检字

    彊斷也。从刀岡聲。(𠇙)古文剛如此。

    CopyRight ©2025 在线字典网[www.zidianzx.com]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说明:本网站所收集内容来自网友编辑整理而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冒犯,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