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说文解字 › 削的说文解字解释

削的说文解字解释

刀部 部 9画 U+524A

xiāo,xuē

刀部

9画

U+524A

息約切

大徐本

卷别卷四下反切息約切頁碼134頁,第15

削鞞也。一曰析也。从刀肖聲。

小徐本

卷别卷八反切息雀反頁碼348頁,第2行,第2

削鞞也。從刀肖聲。一曰析也。

鍇注臣鍇曰:「今人音笑,刀之匣也。又《周禮》築氏爲削書刀,削簡牘者,偃月形也。」

段注本

卷别卷四下反切息約切古音第二部頁碼710頁,第4許惟賢316頁,第8

削鞞也。

段注《革部》曰:鞞,刀室也。《少儀》曰:削授拊。史,《漢・貨殖傳》曰:洒削。《方言》。劒削,自河而北燕趙之閒謂之室。自關而東或謂之廓。或謂之削。自關而西謂之𩏂。廓卽郭。𩏂卽鞞。今字作鞘。玄應曰:《小爾雅》作韒。

从刀。肖聲。

段注息約切。按當依《廣韵》私妙切。二部。

一曰析也。

段注《木部》曰:析,破木也。析從斤。削從刀。皆訓破木。凡侵削,削弱皆其引伸之義也。今音息約切

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

今作鞘、鞘,俗字。刀可刮削,故引申為「筆則筆,削則削」之削。

刀鞘=削(鞘乃俗字)。刀亦稱削(刀可[刮]削,故曰(引申為)「筆則筆,削則削」(?)。

白话解释

削,套刀套剑的皮壳。一种说法认为,“削”是分割。字形采用“刀”作边旁,“肖”作声旁。

字形解说

此字始見於戰國文字。從戰國文字、篆文、隸書、楷書,都從刀、肖聲。《說文‧刀部》:「削,鞞也(ㄅㄧㄥˇ,刀鞘)。从刀、肖聲。」《玉篇‧刀部》:「削,所以貯刀劍刃。」從刀,表示刀、劍等兵刃;從肖,表示音讀,是不示義的聲符。削本義是刀鞘、劍鞘,在六書中屬於形聲。臺灣教育部標準字「肖」下從肉()形,中間兩筆寫作點挑;規範字寫作「月」形。

篆体字形

  • 字形演变

  • 附检字

    鞞也。一曰析也。从刀肖聲。

    CopyRight ©2025 在线字典网[www.zidianzx.com]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说明:本网站所收集内容来自网友编辑整理而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冒犯,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