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说文解字 › 何的说文解字解释

何的说文解字解释

人部 部 7画 U+4F55

hé,hē,hè

人部

7画

U+4F55

何則切、胡可切、胡歌切

大徐本

卷别卷八上反切胡歌切頁碼260頁,第13

何儋也。从人可聲。

鉉注臣鉉等曰:儋何,卽負何也。借爲誰何之何。今俗別作擔荷,非是。

附注按:甲骨文「何」字像人荷戈之形。

小徐本

卷别卷十五反切閑俄反頁碼668頁,第5行,第1

何儋也。從人可聲。一曰誰也。

鍇注臣鍇曰:「《商頌》:『百禄是何?』又《爾雅》『何鼓謂之牽牛』注云:『謂之儋鼓。』儋是何,爲負何也。今俗多上去聲,音不必爾也。」

段注本

卷别卷八上反切何則切、胡可切、胡歌切古音第十七部頁碼1481頁,第3許惟賢650頁,第7

何儋也。

段注何俗作荷。猶佗之俗作駝,儋之俗作擔也。《商頌》:百祿是何。何天之休。何天之龍。傳曰:何,任也。箋云:謂擔負。《周易》:何天之衢。虞翻曰:何,當也。何校滅耳。王肅云:何,荷擔也。又《詩》:何戈與祋。何蓑何笠。傳皆云:揭也。揭者,舉也。戈祋手舉之。蓑笠身舉之。皆擔義之引伸也。凡經典作荷者皆後人所竄改。

一曰誰也。

段注誰、何、孰三字皆問䛐。

从人。可聲。

段注今音擔何則胡可切。餘義胡歌切。古音平上不甚分也。十七部。按今義何者,辭也,問也。今義行而古義廢矣。亦借爲呵。

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

何(荷),儋(擔)也。《史記•貨殖傳》有甔,與儋同。

背之為他,肩负為何,何引申為誰何,他引申為誰他。

儋也。擔荷=儋何。

儋也。《史記•貨殖[列]傳》有甔(《方言》有此字)字,與儋同。

白话解释

何,挑担。字形采用“人”作边旁,“可”作声旁。

字形解说

甲骨文二例,並從人、戈聲,像荷戈行役之形。其形隸定作,金文第一例承之。金文第二例,由「人」、「可」二字構成。可、聲符,注明音讀。義為誰何,假借為擔荷義。、何為二文(《文字析義》,P.990)。

篆体字形

  • 字形演变

  • 附检字

    儋也。从人可聲。臣鉉等曰:儋何,即負何也。借爲誰何之何。今俗别作擔荷,非是。

    CopyRight ©2025 在线字典网[www.zidianzx.com]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说明:本网站所收集内容来自网友编辑整理而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冒犯,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