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的说文解字解释
乙
yǐ乙部 部 1画 U+4E59
大徐本
小徐本
卷别卷二十八反切殷筆反頁碼第1132頁,第3行,第1字述
象春艸木冤曲而出,陰氣尚強,其出乙乙也。乙與丨同意,乙承甲,象人頸也。凡乙之屬,皆從乙。
鍇注臣鍇曰:「此與燕、燕乙之字,音、義皆別,亦宜有分。此甲乙字,下迂曲也。丨,音徹,同爲出也。乙乙,未展也。《律厤志》曰:『奮軋於乙。』」
段注本
卷别卷十四下反切於筆切古音第十二部頁碼第2958頁,第2字許惟賢第1285頁,第3字
象春艸木冤曲而出。侌气尙彊。其出乙乙也。
段注冤之言鬱。曲之言詘也。乙乙,難出之皃。《史記》曰:乙者,言萬物生軋軋軋軋也。《漢書》曰:奮軋軋於乙。《文賦》曰:思軋軋其若抽。軋軋皆乙乙之叚借。軋从乙聲。故同音相叚。《月令》鄭注云:乙之言軋也。時萬物皆抽軋而出。物之出土艱屯。如車之輾地澁滯。
與丨同意。
段注謂與自下通上之丨同意也。乙自下出上礙於陰其書之也宜倒行。於筆切。十二部。按李善乙音軋。
乙承甲。象人頸。
段注以下皆冡《大一經》曰言之。
凡乙之屬皆从乙。
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
其本意亦不可知。
其本意亦不可知。
白话解释
乙,象初春草木弯弯曲曲长出地面,这时大地的阴气还很强大,草木只能艰难地破土冒出。古人用“乙”表示草木长出地面,这构思与 用“|”表示引而向上相同。在天干顺序中,“乙”承续着“甲”;就字形看,“乙”像人的胫脖。所有与乙相关的字,都采用“乙”作 边旁。
字形解说
甲骨文的形體作,像人的肋骨,用直式表現;金文承之相同,且有正、反書寫之形,不影響其音、義;篆文為求整齊,形體略有改易;隸書繼自篆文,就起了很大的變化,違離初形甚遠;楷書接於隸書,誇張中間的彎曲,以致不肖其形,都據具體的實象造字。在六書中屬於象形。或以乙像魚腸(見《爾雅‧釋魚》),也屬象形,可備一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