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说文解字 › 䄷的说文解字解释

䄷的说文解字解释

禾部 部 10画 U+4137

dàn,diǎo,shí

禾部

10画

U+4137

常隻切

大徐本

卷别卷七上反切常隻切頁碼231頁,第7

䄷百二十斤也。稻一䄷爲粟二十升,禾黍一䄷爲粟十六升大半升。从禾石聲。

附注按:段玉裁本「升」作「斗」,並注:「斗,宋刻本皆譌升,毛本又誤改斤。今正。」

蔣注《睡虎地秦墓竹簡秦律十八種倉律》:「稻禾一石,爲粟廿斗。」《張家山漢墓竹簡算數書》:「禾黍一石粟十六斗泰半斗。稻禾一石,為粟廿斗。」

小徐本

卷别卷十三反切神隻反頁碼593頁,第3行,第1

䄷百二十斤也。稻一䄷爲粟二十斤;禾黍一䄷者爲粟十六斤太半升也。從禾石聲。

鍇注臣鍇曰:「二十斗,其量一百一十斤也;黍麤而輕也。」

段注本

卷别卷七上反切常隻切古音第五部頁碼1312頁,第1許惟賢574頁,第1

䄷百二十斤也。

段注《律厤志》曰:五權之制。銖者,物繇忽微至於成著。可殊異也。本起於黃鐘之重。一龠容千二百黍。重十二銖。兩者,兩黃鐘律之重也。二十四銖而成兩。斤者,明也。十六兩成斤。鈞者,均也。三十斤成鈞。石者,大也。權之大者也。四鈞爲石。古多叚石爲䄷。《月令》鈞衡石是也。有假䄷爲山石者。《楚辭》悲任䄷之何益是也。

稻一䄷,爲粟二十斗。禾黍一䄷,爲粟十六斗大半斗。

段注斗,宋刻皆譌𦫵。毛本又誤改斤。今正。稻亦可偁粟。猶凡穀皆可偁米也。䄷不專用諸穀而从禾。故舉稻與禾黍之粟各一䄷合於量者言之。

从禾。石聲。

段注常隻切。古音在五部。

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

米量之石當作䄷。

斗䄷。今借用石。

百二十斤也。今人省作石字。

篆体字形

  • 字形演变

  • 附检字

    百二十斤也。稻一䄷爲粟二十升,禾黍一䄷爲粟十六升大半升。从禾石聲。

    CopyRight ©2025 在线字典网[www.zidianzx.com]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说明:本网站所收集内容来自网友编辑整理而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冒犯,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