㶳的说文解字解释
㶳
jìn火部 部 10画 U+3DB3
大徐本
卷别卷十上反切徐刃切頁碼第336頁,第14字續丁孫
㶳
異體燼
火餘也。从火聿聲。一曰薪也。
鉉注臣鉉等曰:聿非聲,疑从聿省。今俗別作燼,非是。
附注段玉裁注:「各本作火餘也,今依唐初玄應本:火之餘木曰㶳,死火之㶳曰灰。引伸為凡餘之偁。……俗作燼。」
小徐本
段注本
卷别卷十上反切徐吝切古音第十二部頁碼第1933頁,第2字許惟賢第845頁,第3字
火之餘木也。
段注各本作火餘也。今依唐初玄應本。火之餘木曰㶳。死火之㶳曰灰。引伸爲凡餘之偁。《左傳》。收合餘燼。《大雅》箋。災餘曰燼。《方言》。藎,餘也。周鄭之閒曰藎。或曰孑。藎者,叚借字也。
从火。聿聲。
段注臣鉉等曰:聿非聲。疑从𦘔省。徐吝切。十二部。俗作燼。
一曰薪也。
段注《方言》。自關而東秦晉之閒燒薪不盡曰藎。
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
今作燼。盡从火,又加火,不通,當作㶳。
篆体字形

藤花榭本正篆

段注正篆
字形演变

前5.33.1(甲)

說文‧火部

楷書
附检字
火餘也。从火聿聲。一曰薪也。臣鉉等曰:聿非聲,疑从聿省。今俗別作燼,非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