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成语词典 › 强弩之末的意思

强弩之末的意思

拼音qiáng nǔ zhī mò

注音ㄑ一ㄤˊ ㄋㄨˇ ㄓ ㄇㄛˋ

繁体強弩之末

近义词 师老兵疲

反义词 势如破竹势不可挡

强弩之末的意思解释

弩:古代用机械发箭的弓;末:指箭射出后的最末一段射程时;失去了攻击力。用强劲的弓射出的箭;射程已到尽头。比喻原本强大;可现在已衰竭无力了。

例句至于军阀,那是强弩之末了。(欧阳山《三家巷》二四)

正音“之”,不能读作“zī”。

辨形“末”,不能写作“未”。

谜语

用法偏正式;作宾语、定语;含贬义。

典故西汉武帝建元六年,匈奴求和。武帝召集大臣商量。

大行(官职)王恢是燕地人,多次出任边郡官吏,熟悉了解匈奴的情况。他建议说,汉朝和匈奴和亲,大抵都过不了几年匈奴就又背弃盟约。不如不答应,而发兵攻打他。韩安国说:“派军队行军千里作战,对军队不利。而且现在匈奴依仗军马的充足,怀着禽兽般的心肠,如同群鸟飞翔般迁移,很难控制他们。我们得到它的土地也不值得把这当作扩大国土,拥有了他的百姓也不值得把这当作强大,从上古起他们就不真心归附汉人。汉军到几千里以外去争夺利益,那就会人马疲惫,敌人凭借养精蓄力利用汉军的疲劳而取胜(就会凭借全面的优势对付我们的弱点)。况且就算是强劲的弓弩到了最后就连鲁地所产的最薄的白绢也射不穿;猛烈的风到了最后,连飘起雁毛的力量都没有了,并不是他们开始时力量不强,而是到了最后,力量衰竭了。所以发兵攻打匈奴实在是很不利的,不如跟他们和亲。”参加议论的群臣多数附合韩安国,于是皇上便同意与匈奴和亲。

强弩之末的词典解释

词语解释

强弩之末[ qiáng nǔ zhī mò ]

⒈  弩:古代用机械发箭的弓。强弩所发的箭,已达射程的尽头。比喻强大的力量已经衰竭,不再有力量了。

强弩之末,力不能入鲁缟。——《汉书·韩安国传》

an arrow at the end of its flight-spent force;

引证解释

⒈  亦作“彊弩之末”。

《汉书·韩安国传》:“且臣闻之,衝风之衰,不能起毛羽;彊弩之末,力不能入 鲁 縞。”
谓强弩发出的箭,到了末程,连 鲁 绢也穿不过。比喻衰微之势。 《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曹操 之众,远来疲弊,闻追 豫州,轻骑一日一夜行三百餘里,此所谓‘彊弩之末,势不能穿 鲁 縞’者也。”
明 张煌言 《上延平王书》:“兼之虏势已居强弩之末,畏澥如虎,不得已而迁徙沿海,为坚壁清野之计。”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五十回:“自从前两年开了个 山西 賑捐,到了此刻,已成了强弩之末,我看不到几时,就要停止的了。”
闻一多 《文学的历史动向》:“南宋 的词已经是强弩之末。”

国语辞典

强弩之末[ qiáng nǔ zhī mò ]

⒈  强弩射出的箭,到射程尽头,已经没有力道。比喻原本强大的力量已经衰竭,不能再发挥效用。参见「彊弩之末」条。

《三国演义·第四十三回》:「曹操之众,远来疲惫,近追豫州,轻骑一日夜行三百里。此所谓『强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者也。」

强弩之末造句

1.你们是强弩之末,不堪一击了。

2.你们是强弩之末,不堪一击了。

3., 帝国主义的反动伎俩已经是强弩之末,对我们祖国的强大无可奈何。

4.敌人已经到了强弩之末的地步,不堪一击了。

5.曾经日本常常攻打中国,现在中国的科技越来越大,日本也就强弩之末,不敢再攻打中国了。

6.敌人已经到了强弩之末的地步,不堪一击了。

7., 帝国主义的反动伎俩已经是强弩之末,对我们祖国的强大无可奈何。

8.敌人已经到了强弩之末的地步,不堪一击了。

9.只见这老人脸色苍白,衣服破碎,步履艰难,看样子是内力消耗太大,已经到了强弩之末。

10.你们是强弩之末,不堪一击了。

强弩之末的翻译

    1. an arrow at the end of its flight
    2. 強弩(きょうど)の末(すえ)

CopyRight ©2025 在线字典网[www.zidianzx.com]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说明:本网站所收集内容来自网友编辑整理而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冒犯,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