黹的说文解字解释
黹
zhǐ黹部 部 12画 U+9EF9
大徐本
卷别卷七下反切陟几切頁碼第256頁,第4字續丁孫
黹
異體黹
箴縷所紩衣。从㡀,丵省。凡黹之屬皆从黹。
鉉注臣鉉等曰:丵,眾多也,言箴縷之工不一也。
附注徐鍇繫傳:「黹,象刺文也。」王筠句讀:「黹,箴縷所紩衣。『衣』葢衍文或『也』字之譌。又案:黹字之形,當以刺繡為專義。」李孝定《甲骨文字集釋》按語:「栔文、金文黹字,正象所刺圖案之形。」
小徐本
段注本
卷别卷七下反切陟几切古音第十五部頁碼第1454頁,第3字許惟賢第636頁,第8字
箴縷所紩衣也。
段注箴當作鍼。箴所以綴衣。鍼所以縫也。紩,縫也。縷,綫也。絲亦可爲綫矣。以鍼貫縷紩衣曰黹。《釋言》曰:黹,紩也。《臯陶謨》曰:絺繡。鄭本作希。注曰:希讀爲黹。黹,紩也。《周禮・司服》希冕。鄭注引書希繡。又云:希讀爲黹。或作絺。字之誤也。今本《周禮》注疏傳寫倒亂。今俗語云鍼黹是此字。按許多云希聲而無希篆。疑希者古文黹也。从巾。上象繡形。
从㡀,丵省。象刺文也。
段注《韵會》有此四字。丵者,叢生艸也。鍼縷之多象之。陟几切。十五部。
凡黹之屬皆从黹。
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
絺繡之借字,希當从黹。
《尚者•益稷》之「絺繡」,絺即黹之借字。希即黹之或體。[一][一]希字《說文》所無。《正韻》希,與黹同,《周禮•春官•司服》。「祭社稷五祀則希冕。」孔疏:「鄭讀希為黹」
字形解说
甲骨文三例,全像針線上下相對縫紉的樣子,僅繁簡不同而已。篆文作,左右對稱,取象整齊,像縫紉的紋路。因此,清人朱駿聲疑黹字屬象形(《說文通訓定聲》,P.544),應可採信。隸書作
,承自篆文之形而來,楷書沿之定體作黹。以上諸形,都據具體的實象造字。在六書中屬於象形。
篆体字形

藤花榭本正篆

段注正篆
字形演变

乙8287(甲)

乃孫作且己鼎(金)西周早期

九年衛鼎(金)西周中期

羖簋蓋(金)西周中期

即簋(金)西周中期

頌鼎(金)西周晚期

頌簋(金)西周晚期

無鼎(金)西周晚期

弭伯師耤簋(金)西周晚期

此鼎(金)西周晚期

曾伯雨木二簠(金)春秋早期

說文‧黹部

楷書
附检字
箴縷所紩衣。从㡀,丵省。凡黹之屬皆从黹。臣鉉等曰:丵,眾多也,言箴縷之工不一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