頿的说文解字解释
頿
zī須部 部 18画 U+983F
大徐本
小徐本
卷别卷十七反切即冝反頁碼第739頁,第7行,第1字述
口上須也。從須此聲。
段注本
卷别卷九上反切卽移切古音第十五、十六部頁碼第1693頁,第2字許惟賢第742頁,第3字
口上須也。
段注在口上,在頰亦得名須。而正名百物則曰頾,曰𩒹。《左傳》曰:至於靈王。生而有頾。是爲頾王。《釋名》曰:髭,姿也。爲姿容之美也。
从須。此聲。
段注卽移切。十五十六部。或作髭。
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
須(口下),頾(口上),䫇(連鬢)。
篆体字形

藤花榭本正篆

段注正篆
字形演变

寧滬1.500(甲)

大盂鼎(金)西周早期

說文‧須部

流沙簡.補遺2.8(隸)東漢

楷書
附检字
口上須也。从須此聲。臣鉉等曰:今俗别作髭,非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