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的说文解字解释
領
lǐng頁部 部 14画 U+9818
大徐本
小徐本
卷别卷十七反切里井反頁碼第731頁,第2行,第1字述
項也。從頁令聲。
段注本
卷别卷九上反切良郢切古音第十二部頁碼第1665頁,第5字許惟賢第730頁,第10字
項也。
段注按項當作頸。碩人,《桑扈》傳曰:領,頸也。此許所本也。《釋名》、《國語》注同。領字以全頸言之。不當釋以頭後。若《廣雅》領,頸,項也。合宜分別者渾言之。其全書之例類皆然矣。衣之曲祫謂之領,亦不謂衣後也。《仲尼燕居》注。領猶治也。《淮南書》高注。領,理也。皆引伸之義。謂得其首領也。龜䇿傳用領爲蓮。異部假借。
从𩑋。令聲。
段注良郢切。古音在十二部。
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
項也。引申為領頭,再引申為綱領(訓治,理)。
白话解释
领,颈脖。字形采用“页”作边旁,采用“令”作声旁。
字形解说
此字始見於戰國文字。從戰國文字到篆文、隸書、楷書,「領」字皆從頁、令聲。《說文‧頁部》:「領,頸也。从頁、令聲。」本義是脖子,和專指脖子後部的「項」不同。從頁,表示和頭頸之義相關;從令,表示音讀,此是不示義之聲符。在六書中屬於形聲。
篆体字形

藤花榭本正篆

段注正篆
字形演变

說文‧頁部

睡虎地簡46.25(隸)秦

相馬經4下(隸)西漢

長安下領宮高鐙(隸)西漢

老子甲後227(隸)西漢

孔龢碑(隸)東漢

楷書
附检字
項也。从頁令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