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的说文解字解释
開
kāi門部 部 12画 U+958B
大徐本
卷别卷十二上反切苦哀切頁碼第397頁,第8字續丁孫
開
異體開
張也。从門从幵。
𨴉
異體𨵑、𨴂、𨵹
古文。
附注楊樹達《積微居小學述林》:「古文从一从収。一者,象門關之形……从収者,以兩手取去門關,故為開也。小篆變古文之形,許君遂誤以為从开爾。」
小徐本
卷别卷二十三反切渴才反頁碼第955頁,第6行,第1字述
張也。從門幵聲。
段注本
卷别卷十二上反切苦哀切古音第十二部頁碼第2352頁,第2字許惟賢第1022頁,第8字
張也。
段注張者,施弓弦也。門之開如弓之張。門之閉如弓之弛。
从門。幵聲。
段注按大徐本改爲从門从幵。以幵聲之字古不入之咍部也。玉裁謂此篆幵聲。古音當在十二部。讀如攐帷之攐。由後人讀同闓,而定爲苦哀切。
古文。
段注一者,象門閉。从𡴂者,象手開門。
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
開與闓聲誼同。
字形解说
此字始見於戰國文字。戰國文字作,由「門」、「廾」,附加「一」構成。從門,示動作的對象之義。從廾,開門的主體之義。一,像門栓之形。「廾」、「一」合而為「开」。會二字及門閂得開啟門戶之義。古文承自戰國文字,從門從
,「一」為門栓,與二文分列。隸書、楷書承自篆文而定體。在六書中屬於會意附加實象。規範字作开。
篆体字形

藤花榭本正篆

藤花榭本重文

段注正篆

段注重文
字形演变

說文古文

說文‧門部

繹山碑(篆)秦

睡.日甲128(隸)秦

老子乙前137下(隸)西漢

白石神君碑(隸)東漢

楷書
附检字
張也。从門从幵。(𨴉)古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