鎎的说文解字解释
鎎
kài金部 部 18画 U+938E
大徐本
小徐本
卷别卷二十七反切許意反頁碼第1099頁,第2行,第1字述
怒戰也。從金氣聲。《春秋傳》曰:「諸侯敵王所鎎。」
段注本
卷别卷十四上反切許旣切古音第十五部頁碼第2852頁,第3字許惟賢第1240頁,第3字
怒戰也。
段注怒則有氣。戰則用兵。故其字从金氣,氣者,气之叚借字也。
从金。愾省。
段注此會意。而愾省,亦聲也。今本作氣聲。乃上下不毌。許旣切。十五部。《哀公問・音義》曰:愾許,乞反。又許氣反。
《春秋傳》曰:諸侯敵王所愾。
段注愾各本作鎎。今正。《春秋傳》者,文公四年《左傳》文。杜曰:敵猶當也。愾,恨怒也。《心部》曰:愾,大息。从心氣。是則王所愾,王所怒也。敵王所怒,故用金革。此引以證會意之恉。與引艸木麗乎地說䕻,引豐其屋說寷,引莫可觀於木說相,引在冋之野說駉同意。許於愾下云:从心氣。氣亦聲。是謂氣卽气字。此作从金氣。《春秋傳》敵王所愾。亦無不合。凡此校正,私謂必符許意。知我罪我。所不計也。
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
聲氣可[作]鎎,亦可作愾。
「諸侯亂王所愾」,愾但當訓怒,若訓怒戰則此句不通。鎎為怒戰,引申為怒。氣為稟餼,气為雲气。呼息之氣當作㞒,或作呬;呼吸大則作愾。怒戰則為鎎;今動氣字當作愾。然古止有氣字,其餘皆孳乳字。
生氣(發怒也)=鎎或愾,均可。
生鎎(發怒)字作愾亦可。○「諸侯敵王所愾」,怒也。氣息(呼吸)=㞒、呬。生氣=鎎。但最初有一氣字足矣。由雲氣引申為氣息,氣大則為生氣矣。
篆体字形

藤花榭本正篆

段注正篆
字形演变

說文‧金部

楷書
附检字
怒戰也。从金氣聲。《春秋傳》曰:“諸矦敵王所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