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徐本
卷别卷八上反切柱用切頁碼第269頁,第7字續丁孫
𡍺
異體𡍴、𨤣、重
厚也。从𡈼東聲。凡重之屬皆从𡍺。
鉉注徐鍇曰:「𡈼者,人在土上,故爲厚也。」
附注林義光《文源》:「𡈼者,人挺立於地,為厚重象。」
附注《說文新證》:「殷金文从人背負束橐,柯昌濟以為即重字。戰國文字、西周金文都从人東,春秋以後『人』形足下加『土』,《說文》遂說為从『𡈼』。」
小徐本
段注本
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
厚,引申為輕重。
厚也。引申為輕重。
白话解释
重,厚重。字形采用“壬”作边旁,采用“東”作声旁。所有与重相关的字,都采用“重”作边旁。
字形解说
甲骨文字形從人、東聲。從人,指背負物品的人;東聲,聲兼義,像囊橐之形。以人背負囊橐,表示沉重之意。金文字形或從甲骨文作從人、東聲;或將人字移至東上;或加土字,改為從?、東聲,字像人挺立在地上。從戰國文字到楷書皆承金文從?、東聲而來。
篆体字形

藤花榭本正篆

段注正篆
字形演变

明2065(甲)

重爵(金)商代晚期

重父丙觶(金)商代晚期

重鼎(金)商代晚期

重爵(金)商代晚期

作周公簋(金)西周早期

□外卒鐸(金)戰國早期

春成侯壺(金)戰國

郭.成.10(楚)

郭.唐.19(楚)

說文‧重部

睡虎地簡37.93(隸)秦

古地圖(隸)西漢

定縣竹簡41(隸)西漢

武威醫簡86甲(隸)東漢

曹全碑(隸)東漢

楷書
附检字
厚也。从𡈼東聲。凡重之屬皆从重。徐鍇曰:“𡈼者,人在土上,故爲厚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