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徐本
小徐本
卷别卷十二反切魯當反頁碼第542頁,第6行,第1字述
魯亭也。從邑良聲。
鍇注臣鍇按:《春秋》:桓公及齊人戰于郎。又:莊公築臺于郎。杜預曰:「高平郡高平縣東有郁郎亭。」臣以爲此字本因邑名而立,故從邑。他放此。
段注本
卷别卷六下反切魯當切古音第十部頁碼第1185頁,第2字許惟賢第521頁,第2字
魯亭也。
段注《春秋》隱元年。費伯率師城郎。桓四年。公狩于郎。十年。齊矦衞矦鄭伯來戰于郎。莊八年。師次于郎。以俟陳人蔡人。三十一年。築臺于郎。哀十一年。戰于郊。《檀弓》作戰於郎。鄭曰:郎,魯近邑也。杜云:郎,魯邑。高平方與縣東南有郁郎亭。按以郎爲男子之偁及官名者,皆良之假借字也。
从邑。良聲。
段注魯當切。十部。
白话解释
郎,春秋时鲁国境内的一处亭子。字形采用“邑”作边旁,采用“良”作声旁。
字形解说
此字始見於篆文。篆文字形從邑、良聲。從邑,指城邑而言;良聲,表示音讀。隸書、楷書皆承篆文字形而來。在六書中屬於形聲。
篆体字形

藤花榭本正篆

段注正篆
字形演变

說文‧邑部

老子乙前11上(隸)西漢

滿城漢墓銅鋗(隸)西漢

青羊畢少郎葆調(隸)西漢

西狹頌(隸)東漢

曹全碑(隸)東漢

吳谷朗碑(隸)孫吳

楷書
附检字
魯亭也。从邑良聲。

